返回

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次集中解答一些问题(非对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题目都得先叠个甲。

今天正好有空,就写下最近几个月我看书评区和章评区看到的问题——书评区看得少,章评多一些。

(1)有人说改来改去都是皇权框架

我:“……”

这个年代,你还想搞民主代议制吗?时人认可你吗?

欧洲王冠大面积落地是什么年代?

我国结束帝制又是什么年代?

说白了,你搞代议制身死国灭,一点不夸张,就连心腹学生、妻子儿女都会反对你,认为你“老糊涂了”,不排除让你体面地死。

另外多说一句,两晋时期的皇帝权力没那么大。

从制度上来说,不如隋唐,更不如两宋,远逊明清——整个是一个集权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原子化的过程。

(2)社会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而且很可能让你们失望。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很多政策其实不是几年内就能看出效果的——事实上,我怀疑有些读者连几年都觉得太长了,必须立竿见影见到效果。

而且,执行政策也需要外部环境、执行团队、运行所需的资源。

晋末有几个难点呢?

其一,灾疫就远比历朝历代严重。

之前看过几篇论文,汉末、三国就很严重了,西晋更加严重。而汉末三国灾疫的严重程度也是远超之前乃至之后唐宋元明清。

这是独一份。

我前文写到河北三年大水、一年瘟疫,很多读者不爱看,看得出来,很多人那时候弃书了,觉得不够爽、太虐。

但怎么办?这么严重的灾害,充斥于史料中,人口锐减,且时间长达四年,我不可能不写,这是题材带来的DEBUFF,绕不过去。

其二,胡人问题。

北方各个地区加起来已经数百万胡人,可能占汉人数量的五分之一,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即便是有大量胡人入境的唐朝都没有这个比例。

从评论来看,很多人不想看与胡人打交道的章节。

但这是汉末以来三大痼疾之一,应该是全书的重点,我也不可能绕过,更没法绕过。

题材问题。

其三,士族问题。

这个书里说得太多了,我不展开论述,总之就是一点,他们掌握的资源很多,你要办什么事,必须取得他们同意,无论是嘴炮说服、武力威胁还是威逼利诱,总之要他们配合。

就这一点,就注定这个年代的皇帝在很多人眼里是“憋屈”的,因为不够爽,不够唯我独尊,不够霸气。

这也是题材带来的DEBUFF。

综合这几点,内外部环境是非常严峻的。

在我最初的推演中,全部度田都完不成,大概率和史上另一位战神刘裕一样,草草结束。

所以在这个地方必须妥协,我设计了“一梁两制”。

而既然是这个制度、这个社会背景,那就注定了主角即便当了天子,也不可能一言而决,必须与士族反复拉扯,有时候还要用很猥琐的招数,像在烂泥地里打滚,很难看,一点不霸气,一点不威风。

但时代背景就这个样子,题材问题,没招。

我写书,任何改革都是依托时代背景、时代风气、客观力量对比、当时生产力水平为基础。

比如上本《晚唐浮生》,因为唐末以来地广人稀,所以不追求亩产,追求人均产量,搞闲田休耕,三圃轮作,不断培育高品质牲畜、物种。

比如培育出的产毛高的绵羊,在三圃制下非常适合,于整个北方推广了毛布。

这其实已经改变了整个社会的形态,养成了一种习惯——隔壁小日子人少地多时曾用过马耕,后来人多地少了,还用,别小看习惯的力量。

但这些对社会的改变,主角生前是看不到的结果和演变的,时间不够。

再比如主角写的《致知》这本书,加入科举之中,以及提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求工匠们不要依靠经验,用量化的标准来研究技术,这种事主角生前也是看不到的。

再说西晋这个时代,解决汉末三大痼疾都很难了。

在我预想中,主角临死前,能培养南方庄园多开荒,多搞些经济作物,加快商业发展,都是天大的成功。

但这时候商业发展又面临货币问题。贵金属不够,无锚信用货币不可能,总之制约太多。

没办法,时代太古早了。

(3)不要总是打仗。

我也不想。

但这是乱世啊……

这不是天下一统后的王朝初期,也不是极盛而衰的王朝中后期,战争才是主流。

遍观史书,这时候就是一场仗接一场仗。

石勒、石虎击败刘曜后,大体一统了,但还要和南方打,还和拓跋鲜卑打,再和慕容鲜卑打,根本停不下来。

你不打,人家要打你,怎么办?

而且,主角不打仗,就攒不下威望,当不了皇帝,改造不了天下,解决不了三大痼疾。

题材限制,时代背景就如此。

(4)最后还是封建循环,三百年后邵家王朝灭亡,没意思。

这个其实和第一点有些相似。

我就不多说了,这么古早的年代,你想啥呢?穿越者一个人搞什么大新闻?

我举个例子,写第一本书《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时提到过的。

历史上有艘商船在开往南美洲时在近海触礁沉没,船上有15个人(印象中是,具体数字可能有偏差)游到了岸上,其中有船长、有水手、有工匠、有军人、有传教士、有商人,最后被一个使用石质农具的印第安部落接纳。

多年以后,有另一艘船只路过,发现了这帮人,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些人和印第安人一样,裸露着大半身体,使用石质农具种地。

这十几个人有知识、有文化,去到原始部落,其实很像穿越,但他们什么改变都没带来,被土著同化了。

西晋这个年代,任何不考虑实际生产力、时人三观、社会风气的改变,都不靠谱。

(5)为什么不发展工业

这个问题和前面有些重叠。

首先,没有足够的工业人口。

发展工业首选需要解决农业,只有农业能产生大量富余农产品时,才谈得上商业和交换。

商业的盛行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农闲时的家庭手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慢慢诞生集中工场制手工业。

集中工场制起来后,会因为需求改进机器,提高生产效率。

然后一路循环下去。

这里面有个值得注意的点,工业需要消费市场。

没有市场,就没有订单,没有订单,工厂主就没有太多的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明末时我国其实已经出现了一部分集中工场制,这是从家庭手工业过渡而来的。但为什么最后完蛋了?

其一是时局动荡,其二是最重要的,没有足够的市场了。

市场已经开拓得接近饱和,甚至在萎缩,工厂主没有动力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效率。

他们要么投资土地,要么持币观望。

说白了,这个资本主义萌芽注定要被毁灭,明末那个气候,农业大幅度减产,市场全面萎缩,基本不可能挽救资本主义萌芽。

当然,这个时候还有一个歪招:从外部注入货币,用凯恩斯主义。

比如西班牙在美洲发现的金银,运回本国后,制造了惊人的通货膨胀。于是西班牙本地手工业者大面积破产,只能向国外下订单,比如英法、意大利和德意志部分地区。

甚至这还不够,鼎盛时期,马德里住着五万名来自法国的手工业者,在西班牙出卖技术和劳动力,攒够钱后回法国。

西班牙从秘鲁总督区(首府利马)波托西银山得到的白银,从新西班牙(首府墨西哥城)总督区得到的黄金,每年都会运回国内——

西班牙制度,第一年从塞维利亚开一支船队去新西班牙收税,从加迪斯开一支船队去秘鲁收税,两支船队第二年在维拉克鲁斯或古巴哈瓦那修理船只——哈瓦那有美洲最大的造船厂——再返回国内。

这两支船队被称为“弗洛塔”舰队、“加亚阿内斯”舰队,每支舰队平均每年有十几艘、不到二十艘船只,被俗称为“宝船队”,运回去的金银是海量的。

额外提一句,很多人说明末有大量西班牙白银流入。诚然,确实有,但数量比起这两支宝船队真的不值一提,差了数量级。

来明朝的西班牙宝船队从阿卡普尔科港出发,经北赤道暖流西行,抵达菲律宾总督区的甲米地港修理船只,然后北上。

这个船队每两年才派出一支,每支1-2艘船,规模其实很小,运来的白银也很少。

主要从中国采购生丝,有时候也从东京河开进升龙府(河内),在越南买生丝,或者去日本买生丝,都有,但中国是大头。

买回去的生丝经北太平洋暖流,过库页岛、阿拉斯加,再顺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南下,抵达墨西哥,进行纺织加工——这条航线当时西班牙严格保密。

说实话,明末西班牙注入的那点白银还是不够,远远不够。

扯远了。

明末都很难发展工业,因为既缺乏货币,又缺乏市场,你说西晋这个年代搞啥子哦。

(6)有人说我只会写冷兵器战争。

我第一本明明是冷热兵器混合时代的战争。

滑膛炮、长矛阵、火绳枪、骑兵……

还有我在起点极少见到的风帆海战。

娘的,啥时候把我第一本解除屏蔽啊。

当初我和临高同时被封,编辑让我改里面的政府体制、官职名称,我懒得改,所以被封了——这里澄清一下,好多人说政治不正确,什么屠杀、殖民之类被封,都是扯淡,我这还有和编辑的对话呢,主要是东岸共和国的体制和本朝太像了,有些官职更是直接任用,有影射。

临高被封几个月,改完后出来了。

我没改,出不来。

就这么简单。

集中回复了六条,就写到这吧,有票速投啊,谢谢。

(未免说我有时间发单章,没时间码字,明天或后天三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