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三章 试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酒席到夜半时分才散去。

邵勋控制了饮酒数量,只是有些微醺而已,一会他还有事情要与王衍谈。

被仆人引到一个清净的院落时,他看到了一个清丽的身影,于是脚步立刻凌乱,人看起来也醉了许多。

“嘭!”他艰难地脱了鞋,然后一屁股坐到了榻上。

王惠风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他。良久之后,见他不小心打翻了砚台,才施施然走了过去,将案几上写满文字的黄纸取走。

邵勋一把拉住王惠风的手。

王惠风一颤,心中有些不高兴,试图抽出手去。

“征战数月,餐风露宿,离朗朗乾坤又近了一大步。惠风,你说这天下还有多久能致太平?”邵勋大着舌头说道。

王惠风停下了抽手的动作。

取了上党、河内,匈奴柔软的腹部悉数暴露于外,两国之间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国力差距,或许很快就要太平了?

太平了,或许就没那么多人相食的惨剧了。

无助的老人、柔弱的妇人、懵懂的孩童,他们可以不用成为别人的果腹之物。

太平了,地方上就没有多如牛毛的贼匪了。

商人可以通行南北,学子可以游历山河。

太平的好处太多了。

她看向邵勋,叹了口气,就当给他一点奖励吧。

邵勋感觉到抽手的力度没有了之后,轻轻一带,竟然把王惠风抱了个满怀。

王惠风惊讶地看着他,一时间竟没反应过来。

邵勋眼神仿佛没有焦距,只看着王惠风,道:“你要一直匡正我,一直匡正我……”

“有时候忍不住要杀人……贪得无厌的士人,凶狠残忍的胡人,怎么教都教不会的学生,太多了,太多啦!”

“军士烧杀抢掠,屡禁不止。有时候……有时候想想是不是算了,他们抛家舍业,为我打仗,图什么呢?你要匡正我……”

“杀的人越多,越觉得无所谓。我都能看见人头在对我笑,张方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吧……”

王惠风心中刚刚升起一股羞怒,就听到这样的话,顿时停下了挣扎的动作。

邵勋搂得很紧,似乎越来越用力。

她茫然无措,诸般情绪在脑海中交织。

曾经的誓言、父母隐晦的暗示、与梁公在一起的过往,甚至还包括姐姐提起的一些事情,脑子几乎要炸了,情绪也变得波涛汹涌。

“嘭!”邵勋一松手,直接倒在了榻上,似乎不胜酒力,睡过去了。

王惠风松了一口气。

方才脑中天人交战,差点就要狠下心来,把梁公唤醒,然后冷着脸拒绝他。

现在正好,不用她主动撕破脸。虽然不愿意承认,她还是有些留恋和梁公之间那种默契的感觉的。

她提建议,他欣然接受。

她起个话头,他就能猜到下面的话。

她高兴,因为又为天下百姓做了一点事情。

梁公的眉头紧紧皱着,似乎睡梦中仍有解不开的忧愁。

王惠风伸出手,纤纤玉指轻轻抚上。

梁公紧皱的眉头渐渐散开,脸色看起来好了许多。

王惠风露出些许笑容,就那么静静地看着眼前人。

现在可真老实啊。

谁能想到,一个能在数万武人面前跃马提戈的猛士,安静下来是这副模样呢?

王惠风坐在榻上,轻轻托着腮,目光一直落在邵勋脸上。

邵勋紧闭着的双眼偶有轻微颤动。

方才倒下去的姿势没掌握好,时间久了,微微有些不得劲。正想着是不是要调整下时,王衍来了。

“咦,梁公竟然醉了?”王衍惊讶道。

“喝了很多吗?”王惠风看向父亲,问道。

王衍瞟了一眼邵勋,又看了看女儿衣裙上的褶皱,叹道:“大胜班师,心中喜悦,难免多饮了几杯。”

说完,唤来仆役,嘱咐其立刻去做醒酒汤。

“天下未定,少不得梁公,以后万勿贪杯暴饮。”王惠风起身,走到王衍旁边,取来一张毯子,盖在邵勋身上,说道。

王衍正准备拿毛毯盖在腿上,见状气结,暗道:“全忠,我看你能装到几时!”

“方才宴上聊了些什么?”王惠风自然地坐在邵勋身旁,捋了捋秀发,问道。

王衍悄悄看了眼邵勋,道:“多为虏事。”

王惠风嗯了一声,她对这些不是很感兴趣,因为这不是她擅长的部分。

“太原那边,为父有些老关系。你阿娘也有不少亲人健在。”王衍又道:“老夫收温太真为军谘祭酒,你道为何?太真刚娶王氏新妇,正是用命之时。太原温氏,可没完全破家。郭氏亦有不少部众,以后都是助力。”

王惠风有些奇怪,父亲以前不是这么多话的人,但她也没深想,只道:“如此,梁公也能轻松些,他太累了,什么事都扛在身上。”

王衍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哼哼一声,一手养大的女儿竟然说全忠累,你阿爷我就不累吗?

不过转念一想,女儿这一句话,可比他说十句都管用,全忠那狗东西听到了吧?

仆婢很快端着醒酒汤走了过来。

王衍示意了下。

王惠风低下头,轻声呼唤:“梁公。”

邵勋一开始不为所动,直到被推了一把后,才猛然惊醒,手下意识摸向腰间。

片刻之后,浑身松弛了下来,尴尬道:“不胜酒力,竟然睡过去了。”

王衍咳嗽了一下,低下头,不想看这货。

“明公,醒醒酒吧。”王惠风劝道。

邵勋看了她一眼,笑道:“我听你的。”

说完,端起碗慢慢喝着。

王惠风别过脸去,耳朵有些红。

她感觉这一晚上被人轻薄的次数,比之前加起来还要多。

不过心中却有些高兴,因为他听她的。

喝完醒酒汤后,仆婢擦了擦案几,将碗收走。

王衍站起身,将一迭黄纸送到邵勋面前,道:“按明公之意,粗粗捋了个章程出来。”

邵勋点了点头,接过看了起来。

王衍回了座位,轻声道:“十余年来,文武地位渐转,士人多有不安,明公当真要行此大事?”

邵勋粗粗看完,道:“太尉以为如何?”

王衍还是有点眼光的,他看到了最近十几年——其实不止,二十多年前就有苗头了——文武逆转的现状。

士族从事武职的少,当文官的多。但文官不一定不能掌握军队,在士族社会,这不是什么难事。

但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局势日益崩坏,士人逐渐失去对军权的把控,武夫开始慢慢攫取权力。

说起来,有点类似史上东晋的情况。京口武人集团快速崛起,逐步掌握了军事话语权。但掌握了军队,伱并不一定能占据国家的主导地位,最后双方厮斗了许久,一直是文大于武,直到刘裕横空出世,用无可辩驳的军功,让士人闭嘴,被迫向他屈服。

但屈服归屈服,门阀士族实力仍在。

刘裕要拉拢他们,让他们为自己的新朝服务,因为要治理那么大的国家,没有门阀士族配合是不可能的,武力只能打天下,不能治天下。

在士族这一边,他们也不能对刘裕逼得太紧,万一人家破罐子破摔,直接动用武力屠戮你满门呢?到了最后,无非就是妥协罢了。

王衍提的其实也是这件事,只听他说道:“明公定要注意‘文武调和’。明公靠武人起家,但如果武人窜起太快,发展到极致,会怎样?”

“会变成魏博军事选举制,由牙兵们选举节度使。”邵勋心中暗暗吐槽。

当然,这是胡扯。社会风气改变没那么快,也没有那个社会基础,软硬条件都不匹配,不至于到那个地步。

“士族存在,有利有弊。”王衍继续说道:“天下事,贵乎中庸,更在乎制衡。士族在,则可制衡武人,武人在,则可制衡士族。”

“太尉此言,却是真知灼见了。”邵勋赞叹。

玩政治,就一定要注意平衡。

即便你彻底铲除士族,把士族驱逐出政治圈子,那么你的新政治团体中,代表各方利益的团体也要掌握好平衡,不然会出大事。

现在士族力量独大,这是汉末以来的痼疾,所以出事了。引入新的武勋团体来平衡士族势力,会产生鲶鱼效应,让士族新陈代谢加快,不那么死气沉沉,对国家整体有利。

或许武人崛起后,会与士族联姻,但联姻后的他们,有制度在那,他仍然代表武人利益。一个政治团体,不是看你原始出身是哪边,而是看你屁股坐在哪边,代表哪边的利益。

就当前而言,士族是不可能被铲除的。

历史上南北朝三百年,也只是把他们严重削弱,你几十年就想把他们彻底铲除,那是纯做梦。

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与平衡就不错了,而这也是王衍提到的“文武调和”。

邵勋又看了下手中的纸。

大体是按照他的意见,对战争的胜利定了“上获”、“中获”、“下获”三大类。

战斗开始前的条件也有细分,如以少击多为“上阵”,兵力、装备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最后评判时,综合战前实力对比、战斗结果,定出“转”。

比如,“上阵”(以少击多)、“上获”(俘杀敌军四成以上),计五转功。

“上阵”、“中获”,计功四转。

以此类推。

策勋十二转,可当二品官,不一定是有实际执掌的官职,反正待遇级别是到了。

勋转自己用不完,可给子侄亲戚用。

两次以少击多,并俘杀四成以上的敌军,才有十转,其实并不容易做到。

尤其是正规国家之间的战斗,两方战斗力差距没那么大,这个时候就很难了。

但仍不失为一条给武人留的路子。

普通人如果运气足够好,是可以通过不断积累功勋,最后慢慢换一个官身出来的。

这是一个大杀器,王衍十分担心,所以到现在还在劝谏。

“太尉觉得,如果祭出此法,会怎样?”邵勋想了想,问道。

王衍沉默许久,道:“明公不妨择一军试行之。如此,则反弹小一些。”

这就是试点!

“好,就择一地府兵试试。”邵勋一拍大腿,说道。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