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来到二号晚上,此刻燕京飞控中心指挥大厅内充斥着紧张氛围,全部人员都在全神贯注盯着地面测控设备和观测船的信号数据。
因为按照原定的方案计算,神舟飞船将在一个多小时后进行最后一次变轨。
使飞船到达和天宫一号同等高度的轨道上。
不出意外的话,预计凌晨一点多两个航天飞行器完成首次交会对接。
形成组合体。
先前四次调相轨道变轨,都进行的很顺利。
时间和精度的掌握完全在预期内。
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最后的变轨似乎并不困难。
可就在这个时候,徐源突然注意到自己的空间环境模型出现了异常的参数波动。
甚至不单单是他,陈建方和高铎等人同样发现了这个特殊状况。
脸上表情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何鲁平虽然对模型的情况了解不多,从几人的反应中也能看出不对劲。
于是连忙开口询问:“出了什么问题?”
“空间环境模型根据最新的空间环境数据,预测出了天宫对接轨道衰减,几小时后地磁辐射指数和太阳辐射流量指数增加,届时对飞行器轨道对接的影响会超过我们的预期。”
徐源这时也罕见的神情严肃起来,双手边迅速操作进行计算边开口解释。
在场工程人员谁都知道太空环境复杂,会对轨道对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简单来说难度增加。
如果之前能确保对接的精度在百分之百,那么复杂太空环境下谁心里也没底,毕竟身处太空很多东西都是多变不确定的。
尽管这個消息犹如当头棒喝,使得大家先前的轻松瞬间消失不见。
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好事。
起码他们提前预测到了空间环境的变化,能够提前制定应对方案。
这也是徐源建立的两大模型意义所在。
否则在两个航天飞行器进行对接的时候,突然发生这种太空环境变化。
势必会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届时是否还能顺利完成对接,结果就说不准了。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确定应对方案,毕竟距离空间环境变化也就只剩几个小时。
首先大家对徐源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存在质疑,因为已经过了多次验证。
再说也压根没人会去赌这个预测结果不存在。
至于解决方法倒也比较固定,就只有简单几个可行的方案。
主要眼下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都已经在轨道上,剩余的操作空间着实不多。
大约思索了十多秒后,何鲁平率先出自己的意见。
“在复杂的太空轨道环境下进行对接,难度会大幅度被提高。”
“我们没有相对应的经验,我提议放弃这次对接,重新寻找合适的时间。”
他的意思很明确,那便是取消原定的在几个小时后的对接方案,让两个航天飞行器在轨道上保持距离继续进行飞行,轨道环境恢复正常后,在重新计算寻找适合的机会再进行对接。
尽管这种做法较为保守,能最大程度避免风险,但可以想象外界的舆论。
对国际空间站成员来说,既不想看到世界上第二个独立空间站的诞生,也不认为他们能够掌握空间轨道对接技术。
若将原定的对接方案取消,届时肯定会被海外拿去大做文章。
甚至让国内产生自我怀疑,消耗民众的自信心。
为此旁边的高铎直接便进行了反驳:“我不同意何院士的这个提议。”
“提高的地磁辐射和太阳辐射流量指数,我认为还不足以影响到我们的对接。”
在这个时候大家并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从而产生什么顾及。
争吵是属于正常的。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仍旧没有拿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案。
陈建方自然也坐不住。
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开口讲出自己的看法,反倒是把目光落在了徐源身上。
“小徐你是模型的建立者,又对这些空间环境参数有着更清晰了解,你认为眼下适合什么解决办法?”
空间技术研究院能掌握轨道对接技术,这里面离不开徐源的帮助。
加上天宫对接轨道衰减,是徐源建立的空间环境模型预测出来的,该如何应对自然徐源更有话语权。
而对此何鲁平和高铎等人自然没有异议,纷纷将目光投向徐源。
等待着徐源的回答。
说实话原本在徐源的预想中,这次空间轨道对接试验任务会非常顺利。
没有任何波澜的轻松完成对接,给海外一个震撼。
结果却预测出了突然的空间环境变化。
好在对于任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他早就制定过相应的方案。
虽然多了这么一个小插曲,却并不会影响任务。
面对陈建方的询问,他几乎没有任何迟疑,立刻便开口回应起来。
“我提议对神舟飞船提前进行最后一次变轨,在天宫对接轨道衰减前完成对接。”
且说这句话时语气颇为坚定。
只是在传进其他人耳朵中后,多少有些怔住。
“提前变轨?”
大家心里都非常清楚,提前变轨对接的话,留给他们计算的时间有限。
相比较放弃对接重新找机会,无疑要冒险些。
但陈建方对徐源无比信任,闻言他并没有对此方案反对什么。
仅是再次确认道:“有把握吗?”
“没有问题,依旧在我们的掌控之内。”徐源点点头肯定的回答。
并在说完这句话后,扭头看向旁边前来观看对接的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郭东晓,以及另外一位领导,希望他们针对此提议表态。
郭东晓自然读懂了徐源的意思,这时候肯定不会置身事外。
没有任何迟疑当即讲道:“空间轨道对接是由你们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所以我相信你们的判断,也支持你们所做的决定。”显然是不希望在这种时候让大家有后顾之忧。
接着就连旁边的领导,也脸上堆着和蔼笑容给这件事定下基调。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相信咱们的航天技术人员的能力。”
有着郭东晓和领导的支持态度,何鲁平和高铎等人自然也不会有异议。
顿时纷纷支持徐源的提议,提前对神舟飞船进行变轨完成对接。
事情彻底拍板之后,指挥中心大厅内的各方面人员也立刻投入进去开始对飞船变轨。
徐源依靠着自己的另一个力学模型,可以精准计算出对接的时间。
无论提前还是延后,都不需要重新进行大量计算。
从某种程度上讲极大提高了效率。
所以他才会胸有成竹的提出提前对接方案。
很快随着指挥中心大厅,通过地面测控通信系统对神舟飞船发出指令,在各方观测下能看到飞船经过引导正在进行变轨。
与此同时。
指挥中心大厅内,也开始频繁响起播报声。
“神舟飞船调相轨道变轨完成。”
……
“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建立稳定空空通信链路。”
……
“开始自主导航。”
每次操作成功完成,大厅内便会响起一阵热烈激动的鼓掌声。
徐源看到飞船顺利完成最后一次变轨,知道眼下飞船已经转移到330千米的近圆轨道,处于距离天宫目标飞行器后下方越52千米处。
当然最后一次提前变轨成功,对于整个对接任务来说还只是开胃菜。
接下来神舟飞船将自主导航,接近天宫一号并通过对接测量设备与之接触。
直到完成最后的捕获缓冲拉进锁紧四个步骤。
届时才算顺利完成此次对接任务,最终实现两个飞行器的刚性连接。
以组合体的形式,继续在轨运行。
相比较飞控中心大厅内的严阵以待,此刻网友的情绪却依旧被喜悦占据。
他们并不知道飞控中心内发生的突发状况,只是看到了飞船顺利完成最后的变轨,将在三个多小时后完成最终的对接。
简单来说是几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因此在网上讨论起来,情绪也更加振奋越发激动。
“好耶。”
“最后一次变轨终于完成了。”
“接下来是不是就该开始穿针了,好激动啊!”
“今天接着通宵。”
“正式对接应该要到凌晨了,等看完对接后半夜估计也激动的睡不着觉。”
“我怎么觉得这次变轨好像提前了,是我错觉吗?”
“涉及专业的事咱们的就别瞎操心了,只要两个航天飞行器能对接成功就行。”
“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国际空间站成员,得知咱们成功后的精彩表情了。”
……
随着网友们在网上热烈讨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转眼已经晚上十点多。
而神舟飞船也已经成功捕获天宫一号,两个航天飞行器之间的距离正在快速拉近。
此刻飞控中心大厅屏幕上,显示出的正是天宫一号下方摄像机的画面。
突然。
漆黑的太空中有了一个亮点。
它微小得需要细看才能分辨,却独自反耀着太阳的光亮。
座位上高铎几乎都快叫了起来:“那就是神舟八号。”
到了这个时候,两个航天飞行器在太空上,只剩下五公里的距离。
但太空中的神舟却要经过约九十分钟的紧张追逐。
才能跨越这仿佛近在咫尺的万水千山。
“我们为神舟共设置了四个停泊点,在五公里和400米以及140米和30米的时候,都会停下歇息一阵。”
“这助于轨道调整至理想位置,同时也是控制上的备份措施。”
“如果出现问题,飞船可以通过地面控制撤离到上一个停泊点。”
“等待故障处置。”
“现在的神舟,就像一艘耐心等待进港的轮船。”
徐源站在郭东晓和领导身旁,面带自信笑容为他们详细解释着相关情况。
眼看飞船距离天宫一号越来越近,参观席上的很多人都已经忍不住站起身,似乎这样能更加清晰的看到两个飞行器对接时刻。
郭东晓听着徐源的讲解,脸上的笑容也越发灿烂充满喜悦。
对这次对接任务也前所未有的信任。
毕竟眼下徐源的状态,脸上表情就差写上胸有成竹这四个字。
丝毫没有因为飞船提前变鬼出现任何慌乱。
这无疑让人更加放心。
九十分钟的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在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飞控中心大厅屏幕上,神舟飞船也终于跨越这段距离接近天宫。
2日23时30分,飞船对接机构缓缓推出,仿佛向着天宫伸出了双臂。
2日23时56分,神舟飞船的对接环触到天宫一号。
位于飞船尾部的发动机在对接前最后一次点火,把飞船轻轻推入它的舞伴怀中。
3日0时3分,对接锁准确启动,上千个齿轮和轴承同步工作。
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几乎时当对接成功的播报声在大厅内响起的刹那。
全体人员瞬间自发起身,脸上充斥着激动笑容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7分钟。
整个对接过程只用了7分钟。
这说明对接机构实现了完美工作。
省去了原计划中迟滞与强行校正的时间,航天器一气呵成毫不犹豫地牵手相拥。
“祝贺你们,你们顺利完成了此次对接任务,控制航天器对祖国疆域完成了一次特殊丈量。”
心情稍微平复下来的郭东晓,依次和徐源陈建方何鲁平等设计师握手祝贺。
整个过程脸上的喜悦丝毫没有消失。
因为从这一刻起,继海外首次进行空间轨道对接试验四十年后,他们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自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足以称得上一句航天大国。
当然同样被喜悦占据的,还包括国内守在电视机前看完全程,以及在网上分享激动心情的网友。
尽管眼下已经到了半夜,各大平台的用户活跃量非但没有下降。
甚至还出现了历史最高的情况。
单是微博一个平台,关于此次交会对接的热搜,已经不知道出现了多少个词条。
关键每回都牢牢占据着热搜榜首。
“我们成功了。”
“恭喜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庐阳市第一中学发来贺电。”
“看完了全程,简直是太震撼了。”
“这绝对是我们航天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
“刚才我妈从房间里出来,问我为什么要半夜跪在沙发上。”
“咱们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谁说我们搭建不了空间站。”
“这么精准迅速就完成了对接过程,怎么和NASA以及瓯空局负责人说的不一样啊,好想听听这两位究竟会怎么说?”
“这就爬梯子翻墙去外面溜达溜达,我敢肯定今天肯定会非常热闹。”
……
经过简短的鼓掌欢呼后,徐源和陈建方何鲁平高铎他们并没有休息,而是选择依旧留守在飞控中心大厅。
因为按照高铎空间环境模型的预测,大约再过一个小时轨道就会衰减。
地磁辐射指数和太阳辐射流量指数大幅度上涨。
正因如此才会提前对神舟飞船进行变轨,在轨道衰减之前完成了对接。
所以大家也想再次验证,看是否空间环境会如模型预测的那样,真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如果是真的,毫无疑问会再次增加徐源建立的模型的含金。
“距离预测时间还剩下大约五分钟,目前地磁辐射指数和太阳辐射流量指数正常。”
何鲁平这时站在监测屏幕旁,目光注视着屏幕中的空间环境监测参数,几乎每分钟都要播报上一句。
他作为魔都航天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虽然之前认可徐源的两大模型。
但更多还是通过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介绍,究竟这种预测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心里面还是不太清楚的。
眼下刚好能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实际验证徐源模型的精准程度。
对此他自然是颇为感兴趣。
而旁边的徐源陈建方和高铎等人,注视着何鲁平脸上浮现出的着急神情,则是笑而不语丝毫没有为模型的预测结果担忧。
就这样五分钟的时间转眼过去,当何鲁平看到监测参数依旧没有变化时,下意识以为是徐源的模型预测结果出现了偏差。
可他刚要开口和徐源说这件事,却突然被坐在电脑前的工程人员打断。
“监测到地磁指数和太阳辐射流量指数异常,两组数据均出现了明显上涨。”
“你说什么?”何鲁平脸色陡然一惊。
下秒连忙转过身去,再次将目光放在监测屏幕上面仔细查看。
最终的结果是,正如徐源模型预测的那样,因为这两项数据出现大幅度上涨。
使得对接轨道衰减。
并且他也想到应该是监测数据的延迟,这才没有立马出现变化。
不过这却说明,徐源建立的空间环境模型,对轨道空间环境变化的精准预测,已经达到了非常恐怖百分百正确的程度。
念头停留在这里,何鲁平深吸一口气,然后抬起视线看向徐源。
“事实证明伱的提议是正确的,幸好我们提前对神舟飞船进行了变轨对接。”
“有了这么精准的预测模型,那么今后在空间站的搭建过程中,我们能够保证每次对接都不会出现意外。”
“这点就算是国际空间站,都不一定能够达到。”
何鲁平这会可以说是发自内心感慨,坚信肯定能够完成空间站的搭建。
另外他也有些庆幸刚才没有采用他的方案。
如果真放弃此次对接,另外选择合适时机重新对接的话,确实有可能造成比较大的负面言论。
绝对看不到现在激动人心的局面。
况且从眼下明显变化的地磁辐射和太阳辐射流量指数来看,究竟什么时候恢复正常还有些说不好,有可能造成飞船短期内无法进行对接。
而将何鲁平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徐源则只斩钉截铁的给出了一句回答。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搭建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国产空间站。”
此话一出。
顿时给在场众人打了一剂强心针,丝毫没有人怀疑徐源这句话。
接下来的时间,航天科技集团官方账号,以及旗下各研究院和官方媒体账号,也都发布了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消息。
为此徐源还特意登录了一下自己的微博账号,对这条消息进行了转发。
使得一时间大家对此次对接的讨论热度,始终以坐火箭式的速度上涨。
并且相关消息,也开始在外网发酵传播。
——
因为时差问题,此刻位于哥伦比亚特区内的航空航天局NASA,正值白天工作时间。
办公室内博尔逊斯坐在椅子上,和平时一样处理着自己作为负责人的工作。
由于国际空间站刚投入使用,他们有出台了国际对接标准系统,加上空间站的科研实验和运行成本使用寿命等诸多问题,这让他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不得不把更多时间放在办公室中。
就在这时,突然响起的敲门声引起他注意。
下秒暂时停下手上动作,抬起视线朝着房门所在的位置望去。
约摸停顿了两三秒的时间,这才回了句。
“进来。”
轨道对接总设计师塞特维推门进来,手里还拿着份像是刚打印出的报告。
放眼打量上去,能看到塞特维像是很激动的样子。
整个人显得有些着急。
快步走到博尔逊斯身旁后,边主动递出那份文件边开口解释。
“博尔逊斯先生,刚刚我们的空间环境监测设备发现了异常情况。”
“从数据参数来看,太空太阳辐射流量指数和地磁辐射指数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这会造成轨道衰减,让空间环境变得复杂。”
博尔逊斯听到塞特维的报告,立刻便来了兴趣伸手将文件接过。
并直接垂下视线认真查看起来。
在确定事实真实性后,他马上便明白了塞特维此举的意思。
随即将报告文件猛地合上,背部依靠在椅子上抬头向塞特维询问:
“我记得这个时间应该是和对面轨道对接试验时间重合吧?”
“是的。”塞特维点头表示肯定。
话音刚落紧接着又详细解释道:“从他们的发射时间和公布的信息来看,这次对接应该会刚好遇到空间环境变化导致轨道发生衰减,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国际空间站都很难保证能百分百对接。”在讲到最后一句话时显得非常笃定。
博尔逊斯听完塞特维的话,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原本他就不相信,对方作为首次进行空间轨道对接试验能够成功。
起码也要经历几次对接失败积累经验才行。
至于独自搭建自己的空间,更能称得上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又遇到空间轨道衰减,会使得地面测控通信系统的信号受影响,从而无法完成对飞船的引导使之实现交会对接。
因此眼下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确定,这次空间轨道对接试验必然以失败告终。
“我早就说过他们不可能成功,没有任何对接经验的前提下遭遇环境变化,想完成交会对接除非出现奇迹。”
“这下众议院的弗沃克先生,应该也能放心了。”塞特维接过话茬在后面补充道。
而接下来的时间博尔逊斯突然想到了什么,接着开口继续往下说。
“按照时间算的话,这会网上应该有航天飞行器对接失败的新闻了。”
讲这句话时丝毫没有掩饰,脸上表情中的期待。
“我想应该是的,就是不知道仅是对接失败,还是发生了碰撞。”塞特维再次笑着附和一句,然后主动走到旁边的电脑旁操作。
在网上搜寻关于天宫一号对接失败的新闻。
发射之前就如此引人关注的航天任务,如果真出现了航天事故,想完全隐瞒下来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他笃定肯定会有相关的新闻报道。
至于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和他猜测的一样,很快电脑屏幕上便出现了很多新闻。
且发布时间基本都是在几分钟前。
可当上面的新闻标题映入眼球时,原本挂在脸上的笑容却瞬间僵硬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惊,就像是在动物园看到了恐龙一样不敢相信。
瞳孔骤缩瞪大着眼睛。
“谢特!”
“这不可能。”
“怎么会是这样?”
诧异之下甚至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因为新闻上报道的内容,根本不是他以为的轨道自主交会对接失败,反倒是祝贺成功的文章。
“华方宣布成功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首次尝试轨道交会对接圆满成功,对接过程仅用七分钟。”
“路透社报道这是人类航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彻底掌握自主交会对接技术,世界上第二个空间站是否能搭建成功?”
……
无法接受自己的判断失败,他当即又在电脑上仔细搜索起来。
想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毕竟空间环境发生变化导致轨道衰减,这是可以百分百确定的事实。
在这种状况下,他无法想象对方是如何做到精准成功对接的。
并且整个对接过程还只用了七分钟,这种精准程度从某方面来说比他们还厉害。
他们早在四十年前就进行了首次对接试验,直到现在完成国际空间站的搭建,就这样有时在对接过程中都还需要花时间调整。
很快仅仅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他整个人的动作便僵硬了下来。
目光注视着电脑屏幕上的内容,一时间显得有些失神不知所措。
“居然提前进行了变轨对接,把轨道衰减问题给完美规避了过去。”
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可以确定对方这次的交会对接试验选择了临时更改方案,把对接时间起码往前提前了一个小时左右。
在空间环境变化之前,完成了航天飞行器的对接。
但作为国际空间站轨道对接总工程师,他很清楚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
要知道飞行器轨道对接,整个步骤流程都是经过精准计算的。
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误差。
否则就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去调整轨道。
因此像这种临时调整对接时间的情况,根本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事。
就算紧急调整也必须留出足够的计算时间才行。
除非对方是提前预测到了轨道的衰减,可这种精确的空间环境预测技术,连他们都没有真正掌握。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心里面只觉得非常复杂,有种认知被彻底击碎的感觉。
原来他眼中不可能掌握轨道对接技术的团队,不但轻松实现了首次完美对接,甚至连空间环境的变化都能提前精准预测。
且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轨道的重新计算,随时改变交会对接时间。
尤其想到先前他信誓旦旦和博尔逊斯,以及众议院的弗沃克说的那些话,越发觉得原来自己才是小丑。
正当塞特维被事实打击的思维混乱时,博尔逊斯也注意到了情况的不对劲。
当即站起身走过来询问:“你刚才说什么,情况究竟怎么样?”
“塞特维。”
“谢特!”
博尔逊斯在连续喊了几句后,塞特维这才算逐渐回过神来。
整个人犹如泄了气的皮球,抬起视线看向博尔逊斯告知自己的发现。
“博尔逊斯先生,我们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对方提前预测到了轨道衰减问题。”
“所以选择了提前进行交会对接。”
“对方已经彻底掌握了这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将塞特维的话悉数听进耳中,博尔逊斯也是瞪大了眼睛满脸不敢相信。
万万没想到才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事情便发生了如此大的反转。
“这不可能!”
面色阴沉说了这么一句,下秒直接将塞特维从座位上推开。
亲自查看网上的消息。
可在看到那些新闻标题后,他顿时沉默了。
赛特维的话或许有假他可以不相信,但那些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新闻媒体,肯定不会在这种全球关注的新闻上胡乱报道。
也就是说,对方成功完成对接试验,宣布掌握了此项技术。
而对方眼下的热度和讨论度越高,越显得他先前在东景航天会议上的发言,属于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
与此同时。
远在巴黎的某庄园内,沃尔纳正穿着一身运动装站在草地上打高尔夫球。
作为瓯空局负责人,今天难得是他的休息时间。
在刚好晴朗舒适的环境下,怎么能够拒绝打上一场高尔夫球。
伴随他双手紧握球杆,在比较标准的姿势发力挥动球杆之下,草地上的高尔夫球顿时飞射出去。
或许是对自己这一杆比较满意,他脸上表情顿时浮现出些许笑容。
可就在这个时候,却见一位穿着正装的青年男子快步走了过来。
手里还拿着一部苹果最新推出的智能手机。
不过还没等他近前,便见沃尔纳眉头微皱,显然对这一举动不怎么满意。
下秒丝毫不给面子的厉声训斥起来。
“我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在我打高尔夫球的时候和我谈工作。”
“有什么事不能推到后面讲。”
反观那位青年男子则像是见怪不怪,闻言并没有出声反驳什么。
只是依旧站在原地保持沉默。
差不多过去几秒后,沃尔纳的情绪逐渐收敛,最终还是先语气缓和了下来。
主动询问起对方事情,暂时停下打球。
“有什么事说吧?”
这时青年男子自然不敢耽误时间,连忙把情况告知沃尔纳。
“刚接到最新消息沃尔纳先生,今天航天科技集团成功完成了轨道对接试验,并面向全世界宣布,他们成为第三个拥有此技术的。”
“你再说一遍,他们实现了轨道自主对接?”沃尔纳被吓了一大跳。
显然这个消息有些超出他的预料。
而面对上司的追问,这位年轻男子也没迟疑,边把手机递过去边继续往下面讲。
“消息应该是真的,很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另外他们还想询问我们对此事的看法?”
沃尔纳接过手机简单看了几眼,便确认了助理所说内容的准确性。
但他依旧不相信对方仅是首次尝试对接,就能彻底掌握这项关系着空间站搭建的技术。
因此听到助理的后面那句话后,顿时开口表态。
“他们很幸运,能够碰巧完成了交会对接,不过距离真正掌握这项技术还早。”
是的。
在他看来出现这种结果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对方在对接过程中运气比较好,所以才没有出现困难。
并不算彻底掌握了轨道交会对接技术。
青年助理闻言则也想到什么,当即忍不住试探性接上了一句。
“沃尔纳先生是说他们运气好?”
“那不然呢,幸运可不会一直存在。”沃尔纳理所当然的回答,随即便显得有些不耐烦:“赶紧去回答那些记者媒体们吧,我要接着打我的高尔夫球了。”
“好的沃尔纳先生。”男助理最终应了声不再多问。
随即立刻转身离开。
作为助理只需要认真执行上司交代的事,至于会造成什么后果和他关系不大。
就这样。
几乎是当天下午的时间,便有几家媒体针对瓯空局的态度进行了报道。
有较大的篇幅指出,瓯空局称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只是运气,对方尚未真正掌握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
本来大家都在讨论这件事情,为世界上出现了新的航天大国高兴。
毕竟掌握此技术的势力越多,人类文明对太空的探索才会更快进展。
但突然出现这样一个表示质疑的言论,且主体方还是瓯空局,毫无疑问会引起大家热议,哪怕先前相信的人看到这样的内容也难免动摇。
而当这篇报道被传回国内后,自然是瞬间炸开了锅让网友们气愤不已。
怎么着。
我们成功实现了航天飞行器的首次对接,结果却被毫无道理的说成是运气好。
那别人也运气好一次看看。
按照这样的逻辑,国际空间站能搭建成功,也完全是比较幸运。
各成员并没有掌握搭建技术。
于是在这种讨论下,网友也开始整起花活讽刺,坚决维护自家取得的成果。
“说咱们是靠运气完成的对接,这也太不要脸了。”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无非是见不得咱们好罢了,但越是这样咱们就要成长的越快。”
“原来海外的那些技术都是靠运气好,压根就没有真正掌握啊!”
“我看这就是单纯的无能狂怒,毕竟他们应该真没想到咱们会这么轻松。”
“这种操作是特意把脸递过来,希望咱们能够打的在狠一点吗?”
“就让他们这些人叫吧,等我们建成国产空间站,有他们反过来求人的时候。”
……
徐源一觉睡到了三号的下午,睡醒洗漱完还没走到飞控中心大厅,便从大家那里得知了网上的情况。
尤其是自家完成的自主交会对接试验,在别人口中成了轻飘飘的一句运气好。
不过对此徐源神情却依旧保持着平静,甚至还嘴角上扬脸上浮现出玩味笑容,随即同身旁的陈建方何鲁平他们讲道:
“既然对方挨了一巴掌觉得不够,还想把脸伸过来让我们正反再打一下。”
“这种要求又怎么好拒绝呢。”
“毕竟咱们又没说只进行一次对接试验。”
几人将徐源的话听完,脸上也都不约而同浮现出了轻快笑容。
此次对接试验任务,在计划之初便是要进行多次对接试验。
也就是说眼下组合体待飞行一段时间后,会在地面测控通信系统的引导下,使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分离并重新拉开距离。
然后经过调整轨道,再次进行对接试验,最大程度发挥两个航天飞行器你价值。
并且这项操作会重复几次,直到神舟飞船返回舱脱离返回地球。
届时每次对接均以精准完美的过程结束,那么无论是瓯空局还是航空航天局,谁在去说这是运气那只会显得自身愚蠢。
被徐源这一番话说的,何鲁平和陈建方他们心里顿时痛快不少。
接着便和徐源一起前往飞控中心大厅指挥,确保后面的几次对接试验均能圆满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