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八零夫妻人生小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27 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因为临时来的瓜子生意,周长城和万云夫妻俩儿一天天的倒是忙碌起来了,筒子楼的邻居三不五时会来找万云买点做零嘴,一天在家具厂也能收个八毛一块钱的。

万云做这些东西舍得放大料,一煮起来就香飘五里,潘老太是最大的主顾。

周长城休息的那日,万云在家煮瓜子,他上山去砍柴,跑了几趟,砍完柴回来,又割了些草藤,学万云的样子,编成大大的箩筐,把报纸铺在上面,晾晒瓜子。

平水县的六月雨水多,雨水多的年份,能一直下到七月中,出太阳的时间少,他们不得不快手快脚地晾晒瓜子。

到了晚上,周长城一脱衣服,肩膀上的皮肤已经被重重的柴担压出了紫红色的痧,动一动就疼,万云心疼地拿着热毛巾给他敷:“下回别这么拼了,两担就够了。”

再不济还有她呢。

“太久没上山干活儿了,都不适应了。”周长城摸摸万云的脸,让她别担心,恨不得家里什么活儿都给干了“最近厂里没活儿,不累,这淤紫看起来吓人,其实过两天就好了。”

万云跟给孩子吹伤口一样吹了吹他的肩,默默地继续给他敷毛巾。

小两口你心疼我,我心疼你地睡过去。

不过是睡了一夜,夫妻俩儿起来又精神十足了,年轻人吃一点身体上的苦头,倒也没有觉得心里苦,一心只想多赚钱,多攒钱,在平水县立住脚跟,有余钱就常吃肉,再有多余的钱就去广州“度蜜月”,有事情做,有钱收,吃得饱饭,就觉得生活有盼头,对这种自身的贫困少了些钝感力。

这次买的生瓜子多,万云在家晒了四天才算完全晒干。

周长城拿了一些去电机厂卖,其他的都在晚上拿到电影院和坝子街附近卖,一天下来,好好歹歹能卖个一斤,收回三块钱,还不算让试吃的那些。

万云抽个空,给万雪拿了一包出来,孙家宁吃了也觉得不错,直接找小姨子买了一斤,拿到办公室去吃。

这次从林店东那儿买的八斤就只剩一半了。

电机厂的日子是越来越闲了,前阵子接的单子已经完成了,整个厂子一片安静,没有单子,武厂长和其他几个有经验的领导一起出差去了浙江,想找找关系,拉点零件或者活塞订单回来。

全厂人对武厂长的这次出差之行翘首以盼。

有家庭压力大的人已经开始彷徨,,要是有乡镇企业小厂请顾问,也不遮掩了,直接请假出去干私活儿,能挣一点是一点,就连陆师哥搔首抓耳了几日,也光明正大请了五天假出去,魏嫂子自然是跟着的。

厂里的人三五个聚在一起,拿着报纸探讨上面的文章,想从报纸上的“停薪留职”“停职下海”这种标题上寻出一点关于未来出路的蛛丝马迹。

还有些职工则是开始到厂里点个卯,然后去报名清理河道,一天挣一块钱,下午下班再过来签个到,就当出勤了。

周长城和万云原先打算着到西郊火车站卖瓜子的,因他要上班,就只能等到休息日,说了几天还没开始行动,见现在厂里对职工考勤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周长城就学去挖河道的人,早上先打卡,然后偷溜出去,下午再回厂里签到。

早上正常去上班,过了会儿,周长城就从水房那边的门悄悄出来,和万云汇合了,路上还见了几个熟识的同事,大家点个头就各自撤开,跟特务碰头似的。

两人一起坐公交车到了西郊,跟之前说的那样,万云留在西郊,见缝插针对路过的旅客兜售瓜子,周长城则是扛着三斤瓜子去了西郊火车站铁路工人的小屋住处。

今天也是万云运气不好,她在上回的地方等了半天,也没见一趟车停留,只能光坐着,后来还是林店东给介绍了个客人,卖了一碗出去,收了四毛钱。

周长城那头,早上十点多,有不少村民挑着担子去卖菜和鸡蛋,周长城混在其中,他卖的是瓜子,不是主食,还四毛一碗,好些主妇就不爱买这种费钱又不吃饱肚子的东西,倒是那些卖菜小贩回去后,真正干活儿的工人们下班了,有爱喝点儿小酒,喜欢吃点香辣的玩意儿下酒,你一碗我一碗的,把他那两斤香辣,两斤五香的瓜子给分光了,还让他有空再来。

卖完瓜子,周长城立马揣着十六块钱从火车站回到西郊,一刻也不敢停留。

万云坐在林店东的杂货店里等他回来,一见到人,立马把水壶递过去:“喝口水。”

天气热,周长城步子大,走得快,身上和额头上全是汗,“咕咚咕咚”喝下半壶水,和林店东也打个招呼。

林店东热情,让他们再装壶温水再走,小夫妻俩儿也没客气。

“你们这瓜子不错,要不要做一些放我这儿卖?”林店东笑得眼睛眯起来,闪着精光,“放我这儿,就不用你们一碗一碗地卖,我一次性收好几斤。”

这当然好!

一碗一碗地卖,有时候一天可能只能卖个五六两,夜里还要在电影院门口和坝子街这些地方喂蚊子。

周长城和万云蠢蠢欲动,问林店东怎么算价钱。

可惜林店东开的价格不高:“你从我这儿进货是七毛,我一块五收你们一斤。”

万云和周长城现在对这些一块五毛的钱都算得快,他们一斤卖出去,不算里面放的大料,还得辛苦上山砍柴,煮瓜子,晒瓜子,再送到西郊,全是人工费,跟林店东讲半天,林店东最多提价到一块七毛,他自己向来是低价收进,提高些价格卖出的。

见夫妻俩儿拒绝也没有发脾气,与人交好是生意人的原则,林店东并不勉强,他的农贸店本来也不是主要做食品生意的,就是个顺带。

末了,万云问林店东,还有没有生瓜子了,她这次还想再买一点回去,看周长城的样子,这批瓜子在修铁路工人那儿受欢迎,往后倒是可以再去一趟。

“没有了,上回都给你买回去了。”林店东两手一摊,“你过个七八天再来,原先托我卖的人会路过,有的话我全都给你留着。”

周长城和万云也没辙,拿着剩余的半斤,谢过林店东准备回去。

但想着特意到西郊来一趟不走空的想法,万云和周长城又拐到另一个副食店里买了四斤带着点灰白色的粘米粉,再买了半斤黄糖和白糖,周长城在一边数出刚刚卖瓜子的钱,因为四斤瓜子卖得快,万云想想,再顺手要了一两白芝麻和一两红枣。

“是要做白糖米糕吗?”周长城问。

“对。”万云珍视地抱着那四斤粘米粉,跟周长城一起上车,坐下,说起一个新的打算,“瓜子不常有,而且做起来不麻烦,后头要是有,我估计林店东也会自己尝试着做,也不知道会不会再给我们留点儿。”

“说的也是。”周长城被万云这么一说,也有点愁。

“米糕不难做,就是用到的锅和盆儿多一些。”万云想着做米糕的步骤,满是信心。

从前在万家寨,逢年过节就要做这种芝麻米糕,要是有红枣就放点儿枣片,她娘和嫂子会带着万雪万云姐妹,跟邻居一起做,万云做的蒸米糕每次都比别人做得好吃,软糯香甜,入口即化,有些请不起大厨的人家,到了红白喜事要做这个米糕,都会叫上万云。

万雪也曾问过万云有什么诀窍,万云只是笑,她也不知道,可能是她对粮食有种虔诚尊敬的心情,因为太知道种粮食的辛苦,因此格外珍惜到自己手上的每一粒米。

“你能不能焊两个铁盘回来?比我们家的锅要小一些,好放进去蒸。”万云伸出手比划了个囫囵大小。

“行。”都是为了能往他们家的铁盒子里存钱,周长城无有不应的,“今天我就去找找有没有剩下来的小料,有就做两个回去。”

“那你准备去哪儿卖这些米糕?”

“去河道边上。”大概是在电影院外头卖了几回瓜子,万云现在脸皮也厚了点,“我听筒子楼里去清理河道的人说,他们是每天傍晚领一块钱的,苦了一天,又领了钱,总得吃点好的吧。”

“我挑个担子,一到他们下工的时候,就去坝子街那附近最大的滩头卖。只放了白糖的就卖一毛钱两块,加了枣片和芝麻的就卖一毛钱一块。”万云用手比了个小小的面积,“城哥,你说切这么大好不好?”

“好!”周长城被万云闪着亮光的眼睛给吸引住,忍不住握她的手,“小云,你真有办法!”

万云只是甜笑,她喜欢攒钱,也想攒钱,有钱了就和周长城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且,每天有事情做,手里有自己赚来的钱,一分钱一分钱地积累起来,她心里踏实得不得了,睡觉都不会做坏梦。

“那早上我早些起来,跟你一起做,时间到了我就去上班,反正现在厂里不忙,我能在车间找个地方眯会儿。”周长城和她细细打算着接下来的安排,“他们清理河道下工的时间跟我们差不多的,签过到,我就去找你,咱们分两个地方卖糕,早点卖完,咱们走路回家,还能省下坐公交车的钱。”

万云也点头,掰着手指头算:“他们今天开始清理河道,咱们明天一早起来做,下午就去卖糕,算起来能卖个十五天。”

两人又开始算着四斤粘米粉能做多少盆糕,如果不够,后面不用特意来西郊,去东郊村民家里买点也行的。

听了周长城说铁路工人有不少爱喝酒的,万云一脸可惜:“我还会酿米酒,但是筒子楼的锅实在太小了,根本施展不开,非得要大锅和大蒸笼才好做,不然酿了酒卖给他们也好。”

“小云,你会的可真多。”周长城惊讶地看着万云,都是乡下出来的,不像他,只会和机器钢铁打交道。

“这有什么,我们寨子里的姑娘都会做,我姐以前也会酿酒的,不过她嫁到县里就没见她做过了。”万云姐妹俩儿以前常常跟着大人在公社的大食堂里打下手,等她们十六了,大人们偷懒,都指挥她们这些年轻女孩儿做,每个人都是这么学出来的。

“师父说,学一行精一行,人有一门手艺,就能养好自己。”周长城劝抚万云,“咱们现在手上就专门卖瓜子和米糕,其他的都往后放。不然的话,咱们两个也忙不过来。”

“而且古话不是说嘛,贪多嚼不烂,咱们什么都想要,恐怕什么都做不成。”主要是周长城也不想看万云太辛苦,一天到晚围着那个铁炉子转,他像今天偶尔跑出来一趟可以,但万万不能天天翘班和万云去卖瓜子的。

万云想想也是,条件就是这么简陋,现在能卖吃食赚钱,比刚开始吃空饭好多啦,不自觉把手上的的粘米粉抱得更紧了,转念又想,周长城真是个讲道理的人,不愧是比她大一岁的城哥,万云微微笑着,有种满足感,悄悄往他肩头靠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