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里,是难得休息的一天,丁琪琪趴在桌子上,看林久浩的电脑。
“算法还原,算法还原,算法还原。。。。。还原逻辑,还原逻辑,还原逻辑。。。不行,口诀不灵了。。。。。。哥~老哥,这是什么呀?”丁琪琪手里拿着柳德米拉前一段时间发过来的文件,里面是一套视觉系统算法理论模型,这套算法能够大大提高机器人观察物体的精度及自身反应速度,但是,丁琪琪看不懂。
“又动我的文件了?看不懂吧?。。。没关系,看不懂很正常。”林久浩走了过来,看着抱着脑袋的丁琪琪。
“哥,这是什么算法呀?这么高深。。。莫测的。”丁琪琪的优点就是,三十岁的心态跟十三岁的心态偏差值不大。
“好的,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看之前,你去把普洱茶泡好。”林久浩先安排一个小工作给丁琪琪。
“好嘞,熟茶还是生茶?”丁琪琪拿着PAD让艾久去泡茶。
“熟茶吧,九九年的土林凤凰特制熟茶就可以。”林久浩把茶都指定好了。
“好嘞~”丁琪琪去泡茶。
不一会儿,茶泡好了,丁琪琪端过来两杯普洱熟茶,还热气腾腾的。
“哥,喝茶,边喝边给我讲解一下。”丁琪琪。
“学习态度不错啊,保持住啊~。。。我们开始,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还记得艾久三号吗?”林久浩问道。
“就是那个自己刚学会走路,然后走几步,就会产生大幅偏离值的艾久三号吗?”丁琪琪反问道。
“对,就是你抱来抱去的校准位置的艾久三号。”林久浩。
“哥,好汉不提当年勇,你直接说吧,不要再提我以前的傻事了。”丁琪琪。
“好的,我们当时采用的距离校准方法是什么?你还有印象吗?记得那个A吗?”林久浩引导丁琪琪的回忆。
“记得,A就是观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是一个定值。”丁琪琪没有忘记。
“很好,当时我们是通过测量屋子里面的物体实际长度,然后得到具体的A值,然后,艾久三号通过算法测定与A的距离H的数值,对不对?”林久浩问。
“对呀!”丁琪琪。
“如果在屋子外面,A没有测定的值,怎么办?”林久浩接着问。
“没有。。。就不用测呀,因为在屋子外面有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使用,所以艾久三号不用视觉测定位置,就可以通过卫星定位校准了。”丁琪琪脑子有点跑偏。。。
“你,脑子点错方向了,艾久可以通过卫星定位校准自己的位置,但是看到的物体呢?怎么测算距离,你以为拟人机器人只有校准位置的需求吗?”林久浩。
“知道,还有观察物体,并测定物体的位置需求,而测定后的物体形态及距离数值,要输入机器人拟脑的条件环境关联的多元关联拟脑模型里,用于后期计算使用。”丁琪琪的思维又拐回来了。
“对,机器人一旦知道了与A的距离H,那么就可以通过算法,一直跟踪更新与A的距离H,这就是机器人视觉算法中的一部分,所以在环境条件关联的拟脑模型中,就可以实时跟踪运动变化。”林久浩。
“哥,我们现在使用雷达系统及激光系统测定距离不是挺好的吗?”丁琪琪问道。
“联合使用算法开放,如果能够做好视觉测距算法,那么在实际使用中,机器人只要用激光测一下,就可以知道条件环境空间中,多元关联‘态’模型中的所有物体位置,而不是对所有物体都测一遍,也不需要一直测。。。另外,雷达和激光系统用于民用可以,而军用机器人,一旦开启雷达和激光测距,就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所以现在最尖端的技术就是视觉测距及分析系统。”林久浩解释道。
“哥,狙击手做的算法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吗?”丁琪琪接着问。
“是的,狙击手创新了一种算法,就是【双限趋势变化估值拟合算法】,然后和我一起把这种算法构建在多元关联拟脑动态库模型上,实现【多组双限趋势预设态估值拟合算法】。”林久浩继续解释。
“这是什么算法,就是这个文件吗?”丁琪琪滚动着鼠标问道。
“这个文件里面就是【双限趋势变化估值拟合算法】,针对被观察物,也是参照物,【动对静】模式下的距离测定算法理论模型,及部分测量值。”林久浩说道。
“被观察物还是参照物?”丁琪琪不解。
“所有的静态被观察物,也是作为机器人条件环境空间的参照物使用,这就是多元关联的理念。”林久浩。
“哥,【动对静】是不是指的,观察点处于运动状态,而被观察物,也是参照物处于静止状态的模式?”丁琪琪开始进入状态了。
“对,先解决【动对静】模式,再解决【动对静 动】模式,再解决【动对动】模式,很复杂的。”林久浩。
“哥,你先给我讲一下【动对静】模式好吗,我觉得这是最简单,而且是最基础的算法模型,理解了这个,才能理解后面的。”丁琪琪。
“好的,【动对静】模式,是指观察者在观察参照物A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我们把运动状态规定为,最简单的‘正面对向’,沿着直线的线性靠近或者远离的运动,在这种最简单的运动状态去观察A的变化,然后通过观察值a来测准A的值,然后计算出与A的距离H。”林久浩暂时不讲变焦原理,而是用最基本的原理讲解。
“哥,可实际情况肯定不是这样的,机器人往往无法做到‘正面对向’的直线运动,所以这种理想状态是无法出现的,不具备普遍性。”丁琪琪。
“琪琪,你错了,具备普遍性,例如,我们以前说的姿态还原理论,当我们知道一架飞机的实际尺寸,当观察到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轮廓及长宽比测定,知道它与我们观察者的角度偏差,我们在模型里面就可以还原姿态,然后获得A的投影数值,所以飞机的任何姿态,我们都可以通过算法还原。”林久浩。
“哦,就是正面可以用姿态还原算法来实现正确的面对问题,看来,我们国家所有军事设备的具体尺寸参数,千万不要泄露,一旦泄露,敌人就可以通过建模,然后在远距离上实现视觉定位了。”丁琪琪。
“是呀,所以保密要做到每一个人。”林久浩。
“那么怎么做到线性的直线运动呢?”丁琪琪继续问道。
“首先我们做了姿态还原,那么就可以知道我们与参照物之间的大体位置关系,即使不能做到正面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用算法补偿,还原出正面直线运动的状态。”林久浩。
“哦,明白了,就是我们知道了参照物的姿态,然后我们把自己的运动方式,转换成与参照物的正面直线运动,这种算法可以开放运动方式,即使是不做直线运动,也可以还原成我们需要的相对运动模型。”丁琪琪理解着说道。
“你知道这个原理的意义吗?”林久浩。
“是不是机器人在面对敌人的时候,需要做战术动作和其他协助的动作,运动状态不能按照理想状态,这种情况下测量参照物,就需要算法还原。。。另外,不规则线性运动的实际观察值是不是也有作用?”丁琪琪。
“当然有作用了,单纯的面对垂直运动,由于物体的近大远小,实际是无法直接测定物体距离我们的位置,但是,不规则线性运动产生的观察值,可以通过多角度连线产生的焦点,来确定大致位置范围,这就给‘双限趋势估值拟合算法’提供了大致的范围。”林久浩。
“哦,这个大致的范围是不是很粗糙,然后就要用资料库里面的经验样本再做一次估值范围的估算。”丁琪琪确实大脑在线了。
“对,你现在处于脑子在线状态,不只是这些,不规则线性运动,同时也会产生两组数值,计算值和实际观察值,实际观察值可以用来做参照补偿。。。很复杂的,这就是狙击手的算法理论模型。”林久浩。
“哥,那么A的姿态是不是都在数据库里面了?”丁琪琪接着问道。
“对,A是要有模糊计算后的粗模型样本,就是我们看到汽车,就知道它大概的样子和尺寸,看到箱子就知道它的模型和大小尺寸。”林久浩。
“哥,完全不认识的物体呢?”丁琪琪。
“这涉及到物体拆分,模糊约等算法,就是不认识的物体,我可以把它拆分了,然后去发现里面那个部分,可以模糊约等于的样本,那是另外一部分的算法,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部分。”林久浩。
“哦,知道了,就是狙击手的算法模型,是针对有模糊值的样本库,通过模糊值测定准确距离的算法。”丁琪琪。
“你说的很对,这个算法是通过模糊值,在运动中测量出准确数值的算法,可以让机器人更准确的执行任务。”林久浩。
“可不可以用模糊值直接测定距离。”丁琪琪问道。
“这是两个问题,首先模糊值测定的距离不准确,另外,模糊值需要校对,例如箱子的尺寸有大小之分,你用什么去估值,也许估值偏差会很大,那么这个估值怎么调校?”林久浩反问道。
“哦,虽然样本库中有样本,然而,取哪一个模糊值就很难确定,所以。。。怎么办?”丁琪琪继续问。
“这就是狙击手的算法,估值拟合循环算法,直到得到A的精确值,然后所有都解决了。”林久浩。
“哥,你快讲一讲吧,算法具体是怎么做到的。”丁琪琪。
“好的,例如机器人面前有一个箱子,机器人内部数据库中的箱子样本有很多,宽0.1米到宽2米的,不多说了,这是举例子,然后机器人先提取一个估值1米,然后为这个1米设定一个上限值1.5米,然后,再设定一个下限值0.5米。”林久浩。
“这样就是既有估值1米,也有上下限0.5~1.5米。”丁琪琪重复着。
“对,我们建立两个趋势预设态跟踪变化拟脑模型,把0.5米放入计算下限的拟脑模型,把1.5米放入计算上限的拟脑模型,然后进入运动模式。”林久浩。
“这个运动模型就会自动做姿态还原和运动算法还原,达到我们需要的相对运动的条件环境。”丁琪琪跟得很紧。
“对,我们把上限预设态的计算函数定义为A1,那么在运动状态下就会得到预设态的输出估值a1,这一点明白吗?”林久浩。
“输出估值,这个值不是A的实际观察值,是预设态在预设运动模式下,下一个态中A应该出现的输出估值,所以定义为a1。”丁琪琪的大脑完全打开了。
“非常好,这个a1不是A的实际观察值a,而是上限预设态根据上限值1.5米,在运动中预设的下一个态中,应该出现的A的预设观察估值,但是,这个预设估值与a一定有误差。”林久浩。
“是的,确实会有误差,因为A=1是估值,而且上限预设态使用的A=1.5计算的。”丁琪琪。
“对,我们再看A=0.5的下限预设态,同理下限预设态的计算函数为A2,那么在运动状态下,就会得到预设的观察估值a2,同理,这个a2也不是A的实际观察值a,所以a2与a也会有误差。”林久浩。
“肯定有,a1和a2相对于a都有误差,而且这种误差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决定了。。。什么?哥,这里有点儿糊涂。”丁琪琪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怎么确定。
“测量确定,a1和a2相对于a的误差关系,决定了A的实际值是趋向下限还是趋向上限,而a1和a2相对于a的误差关系,通过实际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二者的函数关系,或者是连续的数列关系,狙击手正在还原这部分的函数,这种函数在不同环境下会发生跳变现象,所以需要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继续完善测量值。”林久浩说道。
“测量的工作也不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你继续吧,我们就当测量工作做完了,继续理论部分。”丁琪琪催着林久浩继续讲解。
“测量的工作我们也要做,虽然狙击手他们对我们在算法和测量值是共享的,但是,我们也要测量,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发现更多的原理。。。并确保我们在技术体系上的闭环完整性。”林久浩说道。
“我们可以测量的更细致。”丁琪琪。
“没有必要那么细致,我说的是像柳德米拉那么细致,你知道柳德米拉有一种偏执,就是她热爱的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女英雄,为了‘狙击手柳德米拉’,她要把精度测量到毫米级以下,然后让他们的机器人狙击手达到最优的视觉捕捉视觉定位能力,结果。。。结果。。。就是狙击手机器人的视觉系统会非常昂贵。”林久浩说道。
“是呀,那样的话,是不是磨一万个镜片,才能得到一对合格的。。。还有其他变焦机械部分,都是最昂贵的。”丁琪琪毕竟是机器人研究所出来的,都明白。
“是的。。。。。。我们继续吧,这个算法理解了吗?”林久浩。
“理解了,但是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对A做上下限定义的时候,实际的A超越了上下限怎么办?”丁琪琪问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说A的实际值是0.4低于下限,或者A的实际值是1.6高于上限,对吧?”林久浩问道。
“是呀,怎么办?”丁琪琪。
“这里的【双限趋势预设态估值拟合算法】是循环算法,所以通过两种方法解决你说的问题,一是上下限可以定义的很宽泛,确保把A的实际数值包括在里面,二是通过a1a2与a的误差比对函数,会发现超出应有的范围内的偏离值,这样机器人的拟脑算法就知道上下限的估值错误,然后调整上下限估值继续计算。。。如此循环得到最终的精确值。”林久浩边比划边解释。
“哦,明白了,彻底明白了,狙击手就是要我们协助她完成,把【双限趋势变化估值拟合算法】加入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中的预设态计算,形成基于多元关联拟脑的【双限趋势预设态估值拟合算法】,对不对?”丁琪琪问道。
“不是,你说的那一步她自己已经完成了,而且在狙击手型机器人身上完成了测试,我们的铁原队长也用上了。”林久浩。
“哥,你不是都不喜欢军事用途了吗?怎么还这么清楚。”丁琪琪。
“安静师姐现在定期给我发技术简报,而且有重大的军用测试,我必须参加,她还一直希望我们去更高的层次做拟脑系统,不只是满脑子想着做民用机器人。”林久浩。
“哥,你愿意去吗?”丁琪琪问道。
“当然愿意,但是,我还是要告诉安静师姐,我要把民用机器人先做好,让机器人可以进入家庭,服务于老人,这个任务不完成,就不去。”林久浩。
“你虽然现在专注做民用机器人,不过,还要帮着安静师姐,把她需要的军用级别的算法完成。”丁琪琪。
“是呀,这是我们的专长。”林久浩自豪的说。
“哥,继续,后面还有什么?我们继续讲解吧。”丁琪琪。
“【动对静】多组双限动态拟合计算,这一部分技术也完成了。”林久浩。
“又是完成的技术,怎么完成的?”丁琪琪继续学习。
“举例,【动对静】模式下,在机器人观察参照物的时候,采样了三个参照物ABC,ABC每一个参照物按照刚才的【双限趋势变化估值拟合算法】计算ABC的精确值,并计算机器人O与ABC的位置,如果按照柳德米拉的算法,她只能一个一个计算,这种顺序算法虽然可以解决O与A,O与B,O与C的位置,但是运动并不遵循顺序,当O运动的时候,与ABC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顺序计算变得实用价值很低。”林久浩。
“很难吗?你不是说解决了吗?”丁琪琪。
“对,看上去很难的条件环境问题,恰恰是多元关联拟脑技术能提供更好的计算方式,我们把O设定为核心信息元,而ABC为关联信息元,再把ABC互相关联在一起,当O运动的时候,实际环境是ABC的相对关系没有变化,但是,由于ABC是估值而不是实际数值,那么在O相对运动的时候,不但是‘双限趋势变化估值对’产生的预设态值与实际‘观察值’发生误差,而ABC相对位置的‘预设态值’与ABC实际观察的‘相对位置’也会发生误差,在连续运动中,这种变化也是连续的,这种‘观察位置’误差又能够在更高的层次,校准ABC的实际数值,这就是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优势。”林久浩解释了很多。
“多元关联拟脑用多重三维平行空间技术,计算多组【双限趋势预设态估值拟合算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在多个平行脑中做数据同步,这样就得到了更准确的数据。”丁琪琪也理解的很快。
“很对,但是,这还是【动对静】状态下的算法,铁原队长、瓦西里和狙击手都具备这些算法,所以在模拟测试中可以准确的完成目标。”林久浩。
“哥,【动对动】是不是更复杂?”丁琪琪。
“不是吧,【动对动】的算法复杂,但是,样本库好整理,不管是飞行器、地面移动物体,还海里面的物体,当今世界所有的移动物体可以穷尽一下,按照模型尺寸分类定义,然后通过感应层内容分析,将参照物定义在不同的距离段内,然后通过刚才的算法,获得精确的数值。”林久浩。
“【动对动】不复杂吗?我怎么觉得【动对动】模式下,测量起来很复杂呀?”丁琪琪还是有疑问。
“严格讲【动对动】应该更复杂,不过,【动对动】模式中,我们增加了两个转换过程,就是【静对动静结合】模式,【静对动】模式,然后才是【动对动】模式。”林久浩。
“什么是【静对动静结合】?”丁琪琪。
“首先,我们可以把自己作为静止观察者,这一点你明白吧?”林久浩。
“如果我是机器人,我就停下来,静止的去观察目标”丁琪琪。
“这大脑袋,怎么又糊涂了。。。采用运动算法还原,机器人做的任何运动,机器人自己都有明确的位置移动数据,把这部分运动位移数据加入算法,还原目标参照物,就可以实现【静对静】模式。”林久浩。
“对了,确实啊~~,又糊涂了。。。嘻嘻。”丁琪琪。
“【静对动静结合】要开设多重平行三维空间,独立去运行目标参照物,然后在多个条件空间里面做数据同步,校准数据失真,当我观察的目标是运动的,但是,这个目标与我处于同一条件环境空间,我们可以把移动目标周围的物体采集为参照物,利用刚才【动对静】模式算法,确定固定参照物的精确数值,这样我们就又有了固定参照物,在多参照物参照下,我们就可以完成对移动目标的测定,这就形成了【静对动静结合】模式的算法。。。但是这个算法必须在同一个条件环境空间。”林久浩解释着。
“机器人的同一个条件环境空间设定能有多大?”丁琪琪问道。
“条件环境空间是分梯次递减模型,就是我们通过轮廓扫描采样,设置复杂粗细粒度,这样采用的条件环境空间是有弹性的,可以达到几公里范围,也可以小到800米以内。”林久浩。
“这个档次是根据机器人内部算力配置的处理能力决定的吗?”丁琪琪问答。
“不完全是,还根据观察目标的大小,例如,我们观察的是一只小老鼠,我们就需要细粒度的条件环境空间,如果观察的是敌方的机器人,我们就可以把条件环境空间粒度放大,而只在目标范围内的条件环境空间粒度变细就可以。”林久浩。
“哦,知道了,条件环境空间的观察粒度不是统一的,观察物体的大小尺寸决定了空间的粒度,而且这种被观察物体附近采用细粒度的方式,有点像。。。”丁琪琪在想。
“像用望远镜,对不对,其实望远镜就是把我们观察的空间粒度平衡打破,望远镜内部的空间粒度细,而不在望远镜观察范围内的粒度粗。”林久浩。
“超出条件空间的移动物体呢,这种是纯粹的【静对动】模式,例如狙击手说的,观察飞行器。”丁琪琪。
“超出条件空间这个概念是人的概念,不是机器人的概念,实际上,机器人的可观察条件空间并不是以机器人作为中心的,是以观察估值空间为条件空间,具体来说,我们人的观察空间是以人为中心的一个范围,而机器人的观察空间是以视觉系统能够到达的位置。”林久浩解释着。
“没懂?”丁琪琪。
“我们人的观察空间以人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而机器人的观察空间可以通过视觉系统的放大倍焦,将这个半径为R的球体,放置到远处,例如,狙击手的视觉系统可以看到三十公里,那么狙击手就可以把自己作为O,进行三维坐标系位移到29公里的位置,把这个半径为R的球体,平移到29公里的位置,就像有一个虚拟的狙击手已经站在了29公里外,虚拟狙击手的观察半径是1的半球面。。。这是举例。”林久浩比划着解释。
“明白了,比人厉害多了,机器人可以通过算法,把虚拟的自己放置到可观察的任何位置,但是,远处空中的飞行器物体,由于在空中没有固定的参照物,怎么办?”丁琪琪继续问道。
“观察飞行器有偷懒的办法,就是观察飞行器轮廓,在样本库中查找目标样本,然后通过姿态还原完成目标A值的计算,这个计算值是通过样本具体数值计算得出的,相对准确,所以可以直接用来测距。”林久浩。
“如果没有样本库精确数值呢?”丁琪琪。
“那就用估值匹配,飞行器都是人造的,只要认识就能知道数值,如果不认识,那么用向上集合类查询,知道大概属于哪一类飞行器,再把这类飞行器放进估值数值段内,用前面的上下限方法继续计算,你都说飞行器了,距离上差个几十米不是大事,而且这种计算随着距离接近会越来越准确的。”林久浩。
“哦,明白了,如果同时多架飞机一起,是不是更复杂了?”丁琪琪。
“最好多架,如果是多架一起,那么就可以开设多重平行三维空间,开设多组方向预设态,多组【双限趋势预设态估值拟合算法】,多组【静对动静结合】及【静对动】算法,并在更高的拟脑层次做数据拟合,反而算得更准确。”林久浩说道。
“老哥,你原来的多组可是静态参照物呀,现在多架可是动态的呀。”丁琪琪。
“首先,我们能够看到动态,就说明我们可以用算法测定他们大致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算法还原获得更多的数据,总之,对于多元关联拟脑模型,越复杂就会有越多的数据,数据越多关联关系越多,那么测定的参照也越多,反而更利于测定的准确性,这就是多元关联拟脑模型算法的优势。”林久浩说完,喝完最后一口茶,茶已经凉了。
“哥,我怎么觉得某一个电动车厂家的视觉自动驾驶系统,他们是不是这么用的?”丁琪琪继续问道。
“双限趋势估值拟合算法应该差不多吧,但是,它们肯定没有使用多元关联拟脑动态库模型,肯定没有做多组双限趋势估值拟合计算,所以他们的自动驾驶无法真实感受当前的态环境,也就做不出好的自动驾驶技术。”林久浩边思考边说道。
“所以,大火箭变成大烟花,是吧?”丁琪琪问道。
“技术有差别,一个是电动车一个是火箭,但是,原理一样,越复杂的环境越需要多元关联拟脑模型,传统计算模型无法应对复杂环境。”林久浩回答。
“哦,知道了,多谢老哥指点。。。喝茶,喝茶,请喝茶。”丁琪琪抱了一下拳。
“你。。。倒茶。”林久浩拿着空杯子看着丁琪琪,快三十年了还这么。。。。。。然后悄悄地把后面的文档目录关闭了。
其实,狙击手的【双限趋势估值拟合算法】中还有很重要的两个部分,一:利用快速连续变焦曝光技术分析慢速运动的物体,慢速运动的物体的自身速度,在快速连续变焦曝光下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可以视为静态物体测量;二:当面对远处快速运动的物体,如果能够分析出对方的运动轨迹及趋势,可以通过算法补偿的方法,还原成对静态物体的测量,只不过这个测量的误差偏大,适用于对远处的飞行器的距离测量。
【双限趋势预设态估值拟合计算】不但给A一个估值,而且还要给A的估值规定上下限A1A2,并对上下限做趋势预设态计算,得出a1a2,同时观察A的观察值a,这样a1a2都与a产生误差,通过测量实验得到误差经验,在连续的趋势预设态计算中,我们不断调整A的估值向实际值无限靠近。
测量经验是在连续运动中完成的,而且物体大小也是具备连续变化,面对观察物体的大小的非线性变化,只要调节A估值的比率就可以。所以跳变现象来自于移动物体的选择的运动方式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一点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
而多元关联拟脑还完成了多组【双限趋势预设态估值拟合计算】,采样多组参照物联合计算,能够得到很精确的条件环境空间。
‘多元关联拟脑动态库模型太重要了,既信息元自身呈现变化并传导参数到关联信息元中,形成一个观察期内的‘永动态’,这个‘态’向上层拟脑模型提供所需的溢出参数,这种模式可以将很多无法测定的问题,通过关联‘态’方式测出来,所以,未来动态库的应用将非常广泛。。。。。。安静师姐,你错了’林久浩。
【好消息和坏消息】
好消息:
安静很重视多元关联拟脑动态库模型的建设,并利用自己有限的资源,以及机器人研究所的研究成果,采用可计算存储芯片模组,为军用机器人定制了小规模动态库模型,军用机器人铁原队长的性能大幅度提升了,已经完全适应作战需要。
同时,该小规模动态库模型也在各个领域开始应用。初期的动态库模型还不够成熟,但是,已经给各个领域的应用效果带来质的变化。
坏消息:
我国最新059型驱逐舰,尝试着采用多元关联拟脑模型的动态库技术,定义了控制监测等底层驱动程序模块为信息元,构建了中间动态库模型层,将作战过程关心的信息定义为动态库核心信息元,形成永动态模型。但是,遗憾的是,由于我国059型驱逐舰内部应用系统太过成熟,所以测试结果不理想。在效能和反应速度上,多元关联拟脑动态库都不如现有的程序更优秀,只是在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方面更灵活更全面,最终结论,暂时不采用。
“师弟,我不反对发展并大规模推广动态库模型,不过,要在我们的军队系统中,用动态库模型替换现有的系统,需要充分的理由和不可辩驳的测试数据,如果你能证明你是对的,我道歉并负责纠正。”安静给出了意见。
“师姐,059驱逐舰测试工程我们没有参与,他们不可能构建最优的多元关联拟脑动态库模型,这样比较不太公平。而且,动态库与上层拟脑是拟合计算的,未来在整体的战场感知能力上,必然会大大优于现有的系统。只是,只是,现在的计算能力还跟不上要求,一旦计算能力上去,实现059计算自由,从上层拟脑到下层控制,统一使用多元关联技术完成,优势可以碾压现有的系统,所以,安静师姐,你错了。”林久浩固执的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下一章节===《第二十八章.谢廖沙带着狙击手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