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章:ofo共享单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梁老师,您好,我叫陆良,来自天星资本……”

陆良来到会展管理处,自报家门,询问小黄车的创业团队有没有参加这次展会。

“小黄车?”

梁俊涛顺着目光望去,顿时恍然:“陆先生,那是来自北大ofo共享单车创业团队,他们也参加了本校的创业展会,只是展期定在明天。”

上财的创业展会,原计划是持续一天,但今年报名的团队很多,于是改为两天,分为两批次进行。

梁俊涛又问:“陆先生,您是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吗?我们可以帮您引荐一下。”

ofo的创始人家世很不简单,昨天上级领导给他打电话,让他多留心,最好帮忙引荐几个投资人。

没想到,他还没开始引荐,就有人主动询问,如果能促成投资,就是白赚一份人情。

天星资本,梁俊涛没听过,但邀请函是有等级之分,金边的邀请函是最高等级。

想来实力应该不俗。

“那就拜托了孟老师。”

“陆先生,请您稍等,这是他们的企划书,您先看看,我去帮您联系戴伟同学。”

陆良被请到休息室,一旁兼职的女学生轻声询问:“先生,您喝什么茶水。”

“冰水吧。”

陆良翻看企划书,心不在焉。

ofo的创业理念是以共享经济 智能硬件,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去年12月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在北大清华四个校区共有1800辆共享单车。

为了参加这次大学生创业展会,上周开始就陆续在上财投放300辆共享单车。

盈利方式是按小时收费,每小时0.5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每天最高收费不超过2元。

目前拥有两万多名付费用户,平均日使用人次在8000左右,公司估值500万,愿意拿出10%的股份进行天使轮融资。

陆良走到窗边,打开窗户通风,点燃一根香烟,吞云吐雾,面露思索之色。

ofo创业的理念很好,应该颇有前景,但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走不出校园。

过去半年的时间,总共投放1800辆共享单车,丢损率只有1.7%。

主要原因是在校内运营,还是北大清华这种国内最顶级的学府。

师生们素质很高,又或是师出名校,让他们不得不提高素质。

如果投放校外,丢失率能低于20%,估计就要烧高香了。

一辆小黄车的造价是330元,增加数量或者自产自用,可以降低成本。

但损坏率和丢失率还是不能太高,否则早晚会因为入不敷出而暴雷。

陆良又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

直到传来敲门声,他才收起手机。

“戴同学,这位是天星资本的陆总……”

梁俊涛面露笑容,带着几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进来,他们都是ofo的联合创始人,也都是北大学子兼同班同学。

陆良面露微笑,跟众人一一握手。

最后把目光放在戴伟身上,他是理念提出者,也是最大股东,个人持股70%。

陆良说:“戴同学,我刚看了你们企划书,对这个项目很有兴趣,方便跟我讲讲吗?”

戴伟只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顿时激动万分,讲起ofo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

陆良面露笑意,很有礼貌,没有打断他的讲述,时而点头,时而思索。

直到戴伟阐述完毕。

陆良渐渐收敛笑意:“戴同学,我有个疑惑,能不能请你帮我解答一下。”

“陆总,您说。”戴伟满脸笑容,脸上还挂着被人认同的喜悦。

陆良问:“如果ofo投放校外,丢损率该如何降低?”

“虽然你们目前丢损率只有1.7%,但主要是得益于只投放在清北校区。”

“校区师生素质高,做不出贪墨的事,但校外就不一定,这点你们应该清楚吧。”

“清楚。”戴伟笑容逐渐僵硬。

他回答:“这点我们有认真考虑过,打算通过收取押金的方式,降低风险。”

戴伟不由看向梁俊涛,不是说好,投资人看起来很好说话,怎么突然说变就变。

梁俊涛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毕竟再刁难的投资人他都见过,总要让他们满意,他们才会愿意出钱投资。

当然也有可能是服从性测试,陆良想知道戴伟的容忍度在哪,方便以后打交道。

不过这些都不关梁俊涛的事,他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该做的就是保持沉默。

陆良微微点头,又问:“你们计划收取多少押金?”

“99元。”戴伟回答。

“不足整车造价的三分之一。”

陆良不咸不淡说了一句,又问:“凭什么让人相信你们,愿意抵押99元押金?”

戴伟想了很久:“我们打算先把市场做大,然后推广品牌,取得顾客的信任。”

陆良突然笑了:“估值五百万,融资10%,五十万的资金,你们又能把市场做到多大?”

一辆小黄车的造价330元,哪怕没有运营成本,50万也只能采购1515辆小黄车。

就算一所大学投放300辆,也只能再投放五所学校,然后又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

戴伟几人面面相觑,都看到对方眼底的苦涩。

这个问题,他们之前也有考虑过,但根本不敢深究。

一辆小黄车造价330元,一小时0.5元,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本盈利。

陆良嘴角微翘,眼见时机成熟,赞许说道:“你们的思路其实没有问题。”

他顿了顿,又说:“但执行不够明确,而且一开始对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有问题。”

“陆总,愿闻其详。”戴伟不忿,倒想听听看陆良有何高见。

“共享单车最早可以追溯到1965年的阿姆斯特丹,当局主导的免费自行车系统……”

陆良刚刚做过功课,共享单车的概念很早就存在,到了现在应该算是第四代。

在他看来,共享单车这个项目,与其说是互联网 产品,不如说是金融产品更为合适。

因为前期的投资非常大,如果只靠几个投资人,根本填不满这个窟窿。

但如果把它当成金融衍生品,那就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间。

金融产品的特性就是可以加杠杆,杠杆的倍率多高,取决于大饼能画的多大。

“假以时日,当全国当日使用突破一亿人次,那么当天净收益就是五千万。”

“而且,假如市场只有你们一家,那么时价可以提高到1元或2元。”

“一亿人次,就是一亿元或两亿元。”

陆良画饼能力很强,听得戴伟几人如痴如醉,仿佛单日突破一亿人次近在眼前。

几人还在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下一刻,陆良又亲自把这个大饼戳破。

他冷声说道:“但你们这个项目,有个非常致命的缺陷。”

“陆总,您说。”戴伟神情凝重,早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没有核心技术,极其容易被仿制。”

陆良一字一顿,字字珠玑,几乎直戳戴伟的肺管子,他又何尝不知道。

因为上月中旬,他在杭城的朋友告知,杭大已经出现小红车,名为摩拜。

发展路线跟他们一模一样,而且已经定点投放到大学城,不再局限于校内。

市场出现同质化竞品,让他们感到非常紧迫,这个市场,向来都是赢家通吃。

所以他们才舍得在低估值的时候,拿出10%进行融资,就是想尽快占据市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