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82. 排排坐看挖挖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再回到骆一航。

他在三叔家住了一宿,又到强娃那去了一趟。

回家进门正赶上吃饭,现成的。

骆诚满怀期待的讲了他刚听来的八卦,特想看看儿子的反应。

眼神一露,骆一航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特别配合,随着磕磕巴巴的剧情讲述,适时表现出惊讶,高兴,哎呦卧槽等等表情。

骆诚对此满意极了,饭都多吃了一碗。

至此,骆一航才知道自家的菜在外面惹了这么多事。

但是让他再多拿出点来是真没有了。

赶快吧,赶快把地开了,抓紧种一茬,到秋天就能多些了。

也明白了,怪不得这两天礼道经的修为蹭蹭往上涨, BUFF加了一大串。

骆一航昨天在三叔家没法修炼,心疼的他直抽抽。

由此可证,地球上的天道够意思,即便不知道人,也能把祝福?意志?功德?准确的定位到身上。

那岂不是说,为了以防万一要求的调查问卷没用了?上午都打印出来了。

算了,打都打了,明天接菜的时候给他们吧。

了解一下客户体验也好。

吃过饭,骆一航和骆诚上了台子。

俩人要一块做一道数学题。

为啥说是数学题啊。

因为菜苗的品种和数量已经定好了,从村里包的十几亩要种萝卜、扁豆、丝瓜、苦瓜、青椒、花菜、韭菜还有葱姜蒜等十几种作物。

但是每个品种单位面积的种植数量不一样,成熟时间也不一样,还得考虑采收方便。

这些品种种在哪里,哪个跟哪个能挨着,哪個跟哪个能套种,哪个要起垄,哪个要挖沟讲究多了。

相当于一道有着一大堆条件的排列组合题。

数学最公平了,说不会,就是不会。

就这么点事,两父子在台子上泡了一下午,吵了一下午,写写画画废了半个本子,怎么算都算不明白,气的骆一航恨不得列成公式找丁蕊解题了。

总而言之吧,骆一航挨了好几脚,充分体验了家庭食物链地位之后,总算是靠骆诚把规划弄出来了。

……

次日,一大早,天刚蒙蒙亮,也就六点多钟。

骆一航刚从田里摘菜回来。

还没进门呢,就看见一辆小五菱顺着村路开了上来。

等到近前,骆一航一眼就认出来是李正的车,就放下筐子迎了上去。

李正把车停好,骆一航顺着挡风玻璃往里一瞧。

好家伙,小面包车里坐了六个人。

开车的是李正,副驾驶上一位坐的紧贴着靠背,憋屈的很。

不是因为胖,而是怀里抱着两大袋子馒头,一看就是镇上那家山东老馒头店的,开了十几年了,以个大瓷实著称,即便是骆一航半大小子吃垮老子那会儿,一顿也最多吃俩。

副驾驶那位怀里抱着的,看体积得有四十个。

而在他俩后面,还有四个人,委委屈屈挤在一排座位上。

其中俩人手里托着两个大不锈钢盆,快有脸盆大的那种。看起来还是热的,把衣服脱了叠着盖腿上垫着。

后面那么多座呢,为啥都挤在一排?

骆一航有点好奇,特意到侧面看了一眼。

好家伙,又是好家伙。

小五菱最后一排座位拆了,空出的地方堆着几个大电瓶。

还有桶装的机油,油封、链条、修理包、大螺母、橡胶垫,甚至还有两个巨大个的挖掘机前面铲铲上的牙齿。

俩大牙齿下宽上窄,并排放着就在中间空了那一点点地方,还塞了俩大暖壶。

车里一点空间都没浪费,拉人倒像是顺带的。

那些东西,应该都是给挖机和铲车准备的,不过挖机和铲车还没见影。

别说,小五菱是真能装啊。

骆一航正学习着呢。

李正夹着个皮包下了车,另外五个人提着馒头托着盆子下来,伸胳膊扭腰活动筋骨,坐这车上来可是受了罪咯。

……

见到骆一航,李正满脸堆笑带着人过去,向那几个人介绍说:“这是东家。”

然后指着他们手里的东西又对骆一航说:“航老板,东西先放你这,中午麻烦帮忙热一下就行。”

跟他来的几个伙计,他可没介绍。

骆一航觉得可能有什么讲究吧,也没在意,招呼人进屋。

“没问题啊,走撒,先放屋里。喝口水歇歇。”

进到屋里,骆诚和张桂琴已经起来了,帮着把馒头和大盆子先放厨房里。

两口袋足有四十个大馒头,两个大盆里,一盆白菜肉沫炖豆腐,一盆辣椒炒肉。

这是李正给准备的午饭,看这饭量,一个人二十块标准还真不一定够。

幸亏骆一航选了不包饭,花点钱就花点钱吧。

不然这五个小工加三个司机再加上李正,这九个大肚汉老爷们,光做饭就得累屁的。

人到了之后没多长时间。

机器也到了。

李正这次带了两台挖机,一台推土机。

后面还有两辆卡车卸下两车碎石子。

卸货的时候骆一航去看了,大小都差不多,挺干净,没在里面掺啥沙子、土块之类的玩意。

是正经砂石场拉来的。

跟李正签了个合同。

骆一航和骆诚商量了下,父子俩做个分工。

骆诚带着人上台子收拾,田里的活还是骆诚擅长。

骆一航则留在下面交接验货,盯着李正叫来的挖机干活。

张桂琴负责看家,忙活家里一摊事,还有招待村里人,搞这么大工程,村里人肯定会上来看看,不管是看热闹也好,要帮忙也好,都得招待,都得准备,也忙着呢。

……

很快。

两台挖机就干起来了,在土路上哐哐哐一通砸,该挖的挖,该填的填,再用自重一趟趟往返压实。

把路面尽量弄成平的。

推土机跟在后面,把铲铲放下来,一层一层往修整好的路基上铺石子。

每当石子用的差不多了,李正就打个电话,过上半个钟头,就有三辆自卸卡车轰轰轰开上来,卸下六十吨碎石。

中午休息了两个多小时吃饭。

到下午两点多的时候,上山的路已经修整好了,坑坑洼洼的地方被填好,走车还不行,但是履带式挖机已经可以开上去。

李正就先安排了一辆挖机上去清理水渠,顺便放掉台子上田里的积水。

另一台挖机,还有那辆丐版推土机继续修路。

说实在的,整个过程很无聊,很单调。骆一航蹲在屋后桂花树下看了一天,耳朵里都是哐哐哐,哐哐哐的声音,震的脑瓜子嗡嗡的。

骆一航这还是好的,跟他一起在桂花树下排排坐,看了一天的老爷爷和老老爷爷们,走的时候脚底下都在打晃。

村里好不容易开工程,全村都惊动了,村里的男女老和老老都跑上来看热闹,然后就不走了。

大婶子奶奶们在骆一航家里开了几桌麻将,张桂琴陪着。

大伯爷爷和老爷爷们,占据了屋外桂花树下的阴凉,喝茶抽烟谝闲传,排排坐看挖挖机干活。

男人到老都是少年,就喜欢大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