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耶律重元的贵族,听闻这个消息,纷纷骂起了大宋。
在他们眼里,大宋软弱可欺,就算打了胜仗,都会主动求和,和他们豢养的绵羊没有什么不同。
如今大宋竟然敢主动增兵,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冒犯。
甚至有人叫嚣着干脆和耶律乙辛联合,先灭了大宋算了。
耶律重元虽然愤怒,却没有失去理智。
他不知道那个提出这种愚蠢建议的人,是单纯的蠢还是别有用心。
耶律重元说道:“如何应对本王需要好好考虑考虑,你们都先回去吧。”
把所有人都打发走,耶律重元派人把李戈找了过来。
他能够下毒成功,多亏了香水秘方。
而香水秘方就是李戈带回来的。
耶律重元也没亏待他,让李戈专门替自己打理王府封地的所有生意。
这次出兵,他让李戈替他筹措粮草。
李戈为了表忠心,筹措到足够的粮草,亲自押送过来。
昨天刚刚到的军营,如今还未离开。
得到传召,李戈很快就来到了中军大帐。
“小的拜见大王!”李戈行礼道。
“嗯。”耶律重元点了点头,说道:“本王叫你来,是想让你去一趟大宋。”
李戈闻言一愣,问道:“不知大王让小的去大宋做些什么?”
耶律重元把大宋往北方增兵的事说了一遍,说道:“你见了大宋太子后告诉他,若是大宋愿意退兵,等本王掌权后,愿意将到雁门关这一线还给大宋!”
大宋北方并不是一直无险可守,之前还有雁门关这座险关在。
虽然因为燕云十六州的丢失,雁门关一线并不能完全防御住辽军南下,但却能够极大的缓解大宋防守的压力。
太宗皇帝北伐失利后,雁门关也丢失了,让宋辽边境南移了许多。
檀渊之盟后,才正式定下以白沟河为两国边界。
然而雁门关的丢失,不仅丢失了大片土地,也让大宋彻底失去了北方最后一座险关。
认真算起来,辽国现在占领的可不止是燕云十六州了。
耶律重元说将雁门关沿线归还大宋,其实就是恢复两国在太宗皇帝没有北伐之前的边界。
如此一来,大宋不仅能够得到一座险关,还能收复丢失的数百里故土。
“大王,小的觉得不必如此,以小的对大宋的了解,大宋此番增兵更多的是威慑,没有胆子真敢出兵犯边的。而且即便出兵,大宋也攻不破我辽国的边防,反而能牵制住边境的兵马。”李戈说道。
李戈一直想往谋臣方面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在辽国的地位。
在他看来,这次无疑是个好机会。
以他多年和大宋那边商贾通商,对大宋的了解,并不觉得大宋具备出兵的能力。
就算大宋真的出兵,辽国边境的驻军都是辽皇的人。
如今耶律乙辛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些人都听耶律乙辛。
大宋出兵在他看来反而是好事。
“本王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是在和你商量,懂么?”耶律重元淡淡的看着李戈说道。
李戈说的那些他难道想不到?
只是他不能,也不敢去赌。
就算大宋不会出兵,真要把耶律乙辛逼急了,他和大宋联合起来怎么办?
他能以许诺归还雁门关一线给大宋,耶律乙辛难道就不能许诺归还燕云十六州给大宋?
对他来说,大宋退兵才是最好的选择。
那样哪怕耶律乙辛向大宋求援,大宋在边境的兵力不足,也没法出兵。
至于调兵,他并不担心。
兵马不是说调动就调动的,这次大宋增兵十万,人力物力花费可不小。
一旦退兵,下次调动花费的代价就更大了。
以大宋的情况,能不能承担的起还不一定。
即便大宋真的有意出兵,那时候他也占据了上风,也能够应付。
至于承诺的雁门关沿线,他根本没打算给。
“是!小的这就去!”李戈急忙道。
“希望你别让本王失望,只要你完成了本王的吩咐,本王自然不会亏待你的。”耶律重元淡淡道。
“是!”李戈应了一声,退了下去。
李戈离开后,耶律重元仔细想了想自己的谋划,并没有发现什么疏漏,放下心来。
“报!”
这时一个将领走了进来,行礼道:“禀大王,城内派人送出来一封信,说是让大王亲自过目!”
耶律重元上前接过信,展开看了起来。
“哈哈,耶律乙辛真当本王蠢么!”
耶律乙辛在信中说,只要他愿意退兵,耶律乙辛就会奏请皇帝,既往不咎,同时再划分两府给他做封地。
耶律重元也不傻,此时若是退兵,就给了耶律乙辛喘气的时间。
那些忠于辽皇的人,在辽皇死后,有一些人还在观望。
一旦给了耶律乙辛时间,把那些人收服,必然实力大增,到时候就是耶律乙辛派兵围剿他了。
“你派人去城里告诉耶律乙辛,这件事本王要考虑考虑。”耶律重元说道。
耶律乙辛最后在信里说,如今大宋已经增兵了,在旁虎视眈眈,耶律重元若是继续执迷不悟,说不定就要将辽国基业毁于一旦,让耶律重元好好思量。
话中的威胁之意,一目了然。
耶律重元此时也不想太过刺激耶律乙辛。
“是!”报信的将领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
汴京
丑时过半,宫门外就停了大量的马车。
这些都是参加早朝的官员。
如今才刚刚二月,天气依旧寒冷。
此时还是深夜,就更加寒冷了。
官员到了宫门外,也没人下车和别人寒暄,都在马车里考着炭火,等待宫门打开。
过了一会,宫门两旁的侧门打开,得到随从通知,马车里的官员才下了马车,进了宫门。
来到等候的偏殿内,官员们才相互攀谈,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窃窃私语,或者聊聊家常,再或者谈一谈政务,互相通个气……
等到内侍通知上朝的时候,百官才排好队列,往大庆殿而去。
等百官进入大殿站好,没多久,内侍高喝道:“陛下、太子殿下到!”
殿内的百官闻言除了少数几人,俱是一愣。
这段时间,官家因为身体的原因,早朝都未参加。
是赵兴这个太子坐朝听政。
官家身体好了上朝也正常,但是他们在这之前可是一点风声没有听到。
不过这些官员很快回过神来,躬身齐呼:“臣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
赵兴搀扶着父皇从大殿后面走出,登临御台之上。
赵兴扶着父皇在龙椅上坐下,自己则在左侧边的位置上坐了下来。
“众位爱卿平身!”官家说道。
“谢陛下!”百官谢恩后站了起来。
一时间大殿十分安静。
“朕这些日子一直在养身体,感触良多。”
官家目光有些出神道:“朕十三岁登基,二十四岁亲政。如今在位已有四十过年,自古以来比朕在位长的皇帝,怕是不多了吧?”
“朕自知愚钝,无法和历代先皇相比。继位后,殚精竭虑,只求不给祖宗丢脸。”
“然而朕在位数十年,如今回想起来,却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愧对祖宗。”
“如今朕年事已高,身体虚弱,需要静养,准备禅位于太子。太子年岁尚轻,望诸卿能够尽心辅佐。”
其实在官家讲述过往的时候,百官就大致猜出了官家的想法,皆震惊不已。
自古以来,皇帝活着时禅位于太子的例子屈指可数。
最重要的是赵兴如今才十七岁而已。
一般来说这个年纪登基的,都会安排几个辅政大臣。
也就是俗称的顾命大臣。
可是官家还在世,也没有指派顾命大臣的意思。
不管大臣们心里怎么想,官家亲口说要禅位,他们也无法阻止。
“臣等定当尽心辅佐太子殿下!”百官躬身齐呼道。
“福儿!”官家看向赵兴。
“父皇!”
赵兴起身行礼,站在父皇边上,转过身来,面对百官。
“诸位爱卿,可瞻仰储君英姿!”官家说道。
“臣等遵旨!”
百官应了一声,抬头看向了赵兴。
古代礼教森严,臣子不得直视皇帝。
虽然没有大清律“仰面视君,有意刺王杀驾,斩立决”那样严苛,可直视皇帝也是失礼之举。
从今日起,哪怕赵兴没有登基,也是君了。
官家让百官瞻仰赵兴英姿,简单点说就是看清楚赵兴的长相。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可以直视赵兴的机会了。
官家有些混浊的眼神此时恢复了光亮,沉声道:“太子乃是朕唯一的子嗣,诚孝仁德,天资粹美!朕今日下旨,昭告天下,禅位于太子。”
“司天监监正何在?”
“臣在!”
“为太子择登基之良辰吉日。”
“臣遵旨!”
“礼部尚书何在!”
“臣在!”
“由礼部准备一应登基事宜!”
“臣遵旨!”
……
官家把赵兴登基的事安排下去,说道:“朕乏了,退朝吧。”
“臣等恭送陛下,太子殿下!”百官行礼道。
赵兴则搀扶父皇,离开了大殿。
回到寝宫,官家说道:“天色还早,就在朕着睡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