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猫界游侠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3章 寒月箫被捕入狱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长襄女皇,那位曾以铁腕与智谋并重,稳坐九五之尊的传奇女子,如今却似秋日里的最后一片落叶,渐渐褪去了往昔的辉煌与威严。岁月不饶人,病痛如影随形,她的身躯日渐消瘦,那曾指点江山的双手,如今只能无力地扶着床沿,对抗着一波又一波侵袭而来的风寒。

寝宫之内,烛火摇曳,映照出女皇憔悴的面容,每一次咳嗽都似乎在耗尽她最后的气力,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与沉重的哀愁。侍女们脚步轻盈,却掩不住脸上的忧色,她们知道,这位曾让帝国傲视群雄的女皇,其生命之火,已在风中摇曳,恐将熄灭。

消息不胫而走,朝野上下,无论是忠心耿耿的老臣,还是各怀心思的贵族,无不暗自揣测,未来局势将如何演变。长襄女皇的驾崩,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更预示着一场新的权谋博弈即将拉开序幕。在这风雨欲来的前夕,每个人都屏息以待,仿佛整个帝国的命运,都悬于一线,等待着一个新的黎明,或是更深层次的暗夜。

而在这生死交界的边缘,女皇的眼中,却依旧闪烁着不屈的光芒,那是对帝国未来的担忧,也是对未竟事业的执着。她的心中,或许正在回顾一生的辉煌与遗憾,筹划着如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这她深爱的江山,留下最坚实的一块基石。

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江湖与朝堂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暗潮汹涌。在这表面的宁静之下,青鸾公主已悄然布下了天罗地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她遣一贴身侍女,如燕穿柳,轻巧穿梭于夜色之中,携带密信直奔太皓府邸。信中字字珠玑,透露着三天后将对寒月箫及其党羽发起雷霆一击的精密部署。

太皓阅毕,眼神深邃,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在嘴角漾开,仿佛一切早在预料之中。他深知,这一刻既是考验,也是机遇,遂即刻修书数封,飞鸽传书至朝中几位心腹重臣之手,同时秘密约见禁军副统领金亮与师淳两位武中豪杰。这金亮,勇猛异常,师淳则机智过人,二者皆是太皓前些日子精心布局的棋子。

月挂中天,他们三个于府中密室会面,太皓语气沉稳,言辞恳切,将青鸾公主的计划一一转述,其眼神坚定,似已预见胜利的曙光。“时机已至,我等需齐心协力,一举铲除祸根,还朝堂以清明,护我帝国安稳。”言罢,他们三个目光交汇,无需多言,那份默契与决心,足以撼动乾坤。

此番行动,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是国家兴衰之关键。他们心中明白,这不仅是对寒月箫等人的清算,更是对自身信仰与智慧的终极考验。

三日之期,晨曦初露,寒月箫似已感知到不祥之气,晨露未散,消息如幽灵般潜入他耳畔,告诫他危机四伏。他心知肚明,自己已如笼中困兽,每一步皆在他人算计之中。急切之下,他试图连线远道而来的渤海国使者,寻求一叶扁舟,逃离这纷扰漩涡。然而,命运弄人,青鸾公主的智谋似已先他一步,那遥远的救赎之手,已被悄无声息地斩断,渤海使者亦遭囚禁,希望之火,瞬间熄灭。

寒月箫不甘束手就擒,遂化身为卑微马夫,企图混于尘埃,遁形于市井,于城门缝隙间寻求一线生机。然而,青鸾公主布下的天罗地网,密不透风,即便是微尘也难以逃脱。城门之下,阳光与阴影交错,一队亲信士兵静候已久,只待他步入陷阱,那一刻,寒月箫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无奈与决绝,他知晓,这场博弈,自己已失先机。

与此同时,宫墙之内,波涛暗涌,部分禁军蠢蠢欲动,意图掀起反叛的浪潮,为寒月箫的失败画上抗争的一笔。但金亮与师淳,两位副统帅如磐石立于潮头,铁腕镇压,不动声色间平息了这股逆流,忠诚与背叛,在这一刻划出了鲜明的界限。

日暮时分,青鸾公主以雷霆手段,一网打尽,上百名大小官员,皆因与寒月箫牵连甚深,纷纷落网;数百名曾誓死效忠的禁卫军,面对命运的抉择,未能逃脱被拘的命运。这一日,风起云涌,朝堂上下,血雨腥风,青鸾公主以她的智慧与力量,书写了一段权力更迭的历史新篇章。而寒月箫的命运,似乎也在这一刻,被永久地钉在了耻辱柱上,等待着历史的审判。

其实在这一日,风云际会,不仅千风城内暗流涌动,其周遭数座雄城亦是剑拔弩张,蓄势待发。各城池之中的守将,无一不是接到了紧急密令,要求整装待发,随时准备策马扬鞭,奔赴千风城下,共同编织一张天罗地网,以防那狡兔三窟的寒月箫逃脱升天。这密令,如同穿越烽火的箭矢,带着皇权的威严与不可违逆,让每一颗忠诚的心脏都随之震颤。

守城大将们,昔日或许各为其主,今日却因一道旨意,成为了命运共同体。他们磨砺兵刃,校场之上,战马嘶鸣,甲胄映日,刀光剑影间,仿佛预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将领们心中各有思量,既有对未知前路的忐忑,也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更有对那位传说中智勇双全的寒月箫,一抹难言的好奇与敬佩。

消息不胫而走,百姓闻之,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是皇家对叛逆者的最后通牒,有的则暗暗猜测,寒月箫是否真能以一己之力,对抗如此浩荡的援军,如同孤狼斗群狮,其英勇不凡,足以载入江湖史册。

次日晨曦初破,青鸾公主的铁骑如疾风骤雨,席卷至寒月箫府邸。府门前石狮静默,似在哀叹即将到来的劫难。府内,雕梁画栋间,昔日的欢声笑语已被沉重的脚步声取代,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家族的兴衰。青鸾公主的命令,冷酷而坚决,府中老幼,无一幸免,全数被捕,府邸之内,一时哀鸿遍野,悲凉之气,直冲云霄。

与此同时,深宫之内,长襄女皇病体支离,气息奄奄,却仍在青鸾公主的力谏之下,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下达了那道冰冷的判决——诛九族。这判决,如同冬日里的一声惊雷,震颤了整个朝堂,更在民间掀起了滔天骇浪。就连那尚未懂事、乳臭未干的两岁稚童,也未能逃过这无情的宿命,令人闻之无不扼腕叹息,感叹世事无常,权力斗争之残酷。

太皓在得知这惊天动地的消息后,风尘仆仆地赶至皇宫,亲自拜见了青鸾公主。他神色凝重,言辞恳切:“公主殿下,寒月箫已然伏法,然而那无辜的两岁孩童,对东方帝国的江山实在构不成任何威胁。殿下仁心,何不放他一马,饶他一条生路?”

青鸾公主端坐在凤椅上,脸上毫无表情,她淡淡地瞥了太皓一眼,声音冷若冰霜:“太皓大人,此事你无需再插手。本宫自有定夺。此番能将寒月箫这奸贼一举铲除,多亏了太皓大人的鼎力相助。”

太皓看着青鸾公主那冷漠无情的面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不知道自己这般作为,究竟是正义之举,还是助纣为虐。

青鸾公主似乎看出了太皓的犹豫和困惑,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继续说道:“太皓大人,前线战报刚刚传来,柳烟痕已在战场上牺牲了,如今全军将士正由参卫山上的那些英雄豪杰带领指挥。此事亦是你为我朝立下的赫赫战功,本宫心中甚感欣慰。待他们凯旋之时,本宫定会重重封赏,以彰其功。”

太皓深吸一口气,拱手道:“公主殿下,参卫山的八十一位英雄,得知公主如此器重,必将感激涕零。太皓在此,先代他们向公主殿下表示衷心的谢意。”

青鸾公主微微颔首,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太皓大人,朝中奸佞既已清除,你功不可没。不知大人心中,可有想要的奖赏?”

太皓淡淡一笑,摇头道:“公主殿下,太皓所作所为,并非为了个人荣辱。若是说奖赏,那便是看到东方帝国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青鸾公主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轻叹道:“若我东方帝国能多几位如太皓大人这般忠心耿耿、不求回报的官员,那的确是朕之幸,百姓之福。”

太皓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忍不住问道:“公主殿下,那寒月箫……您将如何处置?”

青鸾公主目光一冷,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五马分尸。”

太皓闻言,心中一颤,只觉得青鸾公主的手段太过残忍。他沉默片刻,终究还是开口道:“公主殿下,寒月箫虽有罪,但五马分尸之刑,未免太过惨烈。还请公主殿下三思。”

青鸾公主冷冷地看了太皓一眼,淡淡道:“太皓大人,你可知朝中奸佞的危害?若是不能严惩不贷,何以震慑那些心怀叵测之徒?本宫的决定,不会更改。”

太皓无奈叹息,他知道青鸾公主的性格,一旦决定的事情,便不会轻易改变。他只能希望,这残酷的刑罚能够给朝中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敲响警钟,让他们知道,背叛朝廷的下场,将是何等惨烈。

太皓在无法撼动青鸾公主的决心后,黯然神伤地离开了那座金碧辉煌的皇宫。他的脚步沉重,心事重重,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了都童宰相的府邸。

此刻的都童宰相,正忙于收拾家中细软,一件件贵重的物品被他小心翼翼地放入木箱之中,仿佛是在为一场即将到来的迁徙做准备。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沧桑与疲惫,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舍与决绝。

见到太皓到来,都童宰相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上前来,拱手道:“太皓大人,您来了。寒月箫与柳烟痕已伏诛,我儿都远的血仇得报,这一切都离不开您的鼎力相助。都童在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太皓轻轻摆了摆手,道:“都童宰相言重了,这都是为了朝廷的安宁,为了天下的太平。”

都童宰相叹了口气,道:“太皓大人,我已向长襄女皇递交了辞呈,决定辞去宰相一职,回到家乡去种田养老。”

太皓闻言,心中一惊,忙问道:“都童宰相,您为何要辞去官职?朝中奸佞已除,您本可大展宏图,为何要选择离开?”

都童宰相苦笑一声,道:“做官这么多年,早已厌倦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如今奸佞已除,朝廷也算是恢复了几分清明。但我已年老体衰,心力交瘁,再也无力应付那些纷繁复杂的政事。是时候回家歇歇了,种种田,养养老,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太皓看着都童宰相那满是失落与疲惫的脸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知道,都童宰相的离去,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疲惫与厌倦,更是因为对朝廷的失望与无奈。在这个充满权谋与斗争的朝堂上,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他轻声道:“都童宰相,您的决定我尊重。但朝廷中仍需有您这样的忠良之士来辅佐女皇,治理天下。您真的决定要离开吗?”

都童宰相点了点头,道:“是的,我已经决定了。”

太皓眉宇间流露出一丝困惑,他沉声道:“青鸾公主也知晓了都童宰相你即将离开官场的消息吗?”

都童轻轻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着几分苦涩与无奈:“太皓大人,我此刻选择离开这纷扰的官场,正是为了避开青鸾公主的种种阻拦。”

太皓闻言,眉头紧锁,追问道:“都童宰相此言何意?”

都童叹了口气,目光深远,仿佛能看穿这世间的种种虚妄:“太皓大人,你真的认为青鸾公主在未来治理国家方面,会比长襄公主要更为出色吗?”

太皓一愣,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沉吟片刻,才缓缓道:“我既然选择了站在青鸾公主这一边,自然是要全力支持她的。”

都童摇了摇头,声音中带着几分沧桑:“太皓大人,你可知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莫测。青鸾公主虽有心机手段,但未必就是最适合治理国家的人选。长襄公主虽性格柔和,但她的仁心与智慧,亦是不可忽视的。”

太皓心中一动,他知道都童宰相所言非虚。这朝堂之上的权力斗争,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都童宰相,你的意思我明白。但我已经做出了选择,便不能轻易回头。”

都童微微一笑,拍了拍太皓的肩膀:“太皓大人,你的决心我向来佩服。但请记住,这朝堂之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利益,才是永恒不变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