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敲定,江黎和九叔就在任府管家的带领下,前往镇外寻找起合适的山头来,顺便将任发回礼送的两座山,也规划了一下开发方向。
一连两天,江黎一行人总算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山头,一个名叫碎石坡的低矮山头,这山头矮小地势相对平坦,再加上山上碎石较多没有太多植被,这样就减少了虫害的风险。
选定位置江黎就让张管家回去报信,让任发把这里买下来,顺便召集人手准备建材。
这建材倒也不用太珍贵,买来大量竹子搭建两米高的棚子就好,到时候只需要将用泥一糊,能遮挡光线防风保暖就行。
大棚位置已经勘定,江黎带着九叔来到之前抓捕黑猩猩的山洞,江黎笑着问九叔道“师傅你看这山洞有没有什么奇异之处,我总想着能孕养精怪,应该会有些奇异之处吧!”
九叔闻言拿出罗盘勘测一番,惊讶的说道“此地藏风聚气龙蟠虎踞,乃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先人葬在这里必能福泽子孙,若是修士占据这里,以此地脉修行也是多有助益。”
江黎闻言大喜道“既然如此,那我把这座山买下来,等以后种蘑菇赚了钱,我再出资给师傅建一座真正的道馆,到时候广招门徒必能将茅山发扬光大。”
九叔闻言狂喜,但片刻就回过神来道“你也不必如此,此地虽好但修一座道观何其艰难,耗费何等巨大。“
”退一万步讲就算建成了,我以后带着弟子怎么生活,此处毕竟是个镇人口有限,若没有收入来源这道观又怎么能够长久。”
江黎闻言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对九叔说道“据我推测,这荒山最多也就二百来块大洋,我先买下来就算以后不能修建道观,能以二百块大洋,买下这么好一个风水宝地也不算亏。”
九叔一听还是摇头道“二百块大洋也不是个小数目,你马上就要种蘑菇了,这钱还是留着吧。”
江黎见九叔坚持却也没有多说,而是记在心里,下山回到镇上就找任发帮忙牵线,找到镇长以二百四十块大洋的价钱把那座山买了下来。
告别任发回到义庄,将地契交给九叔之后就告辞离开了,他现在就要回去培养菌种,为之后的大棚提供种源。
...
回到家一顿忙活就是三个月,这期间江黎又给两只灵鸡采集了两次血,炼制了八炉二十一颗精元丹,江黎吃了十五颗修为顺利来到道士七层,距离八层也不远了。
而九叔也得了六颗,本来他是坚决不要的,但架不住江黎的软磨硬泡,最终无奈收下。
在此期间,九叔已经将黄四郎的妖气全部炼化,导致其修为有些下降但灵气更足,而江黎也履行承诺给它在一座种草药的山上修建了一座二十来个平方的小庙。
而这三个月来因为冬季气温比较低,他让人建起了一个半地下的地窝子。
又收集了大量玉米芯剁碎了用水煮,沥干水就塞入同样蒸煮消过毒布满小孔的竹筒内,再将菌种种在竹筒上的孔洞里,然后就放在温暖的地窝子里悉心照顾。
(竹筒是用来锁水和避免杂菌的,把洞口用煮过的泥土塞住就可以反复使用)
再次和父亲来到这地下蘑菇种植基地,江开山看到快要成熟的蘑菇满脸笑容,不过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皱眉说道“儿子你这蘑菇确实产量不低,但应该达不到你说的亩产万斤吧。”
江黎笑着说道“爹你自己算算不就知道了吗,这里方圆不过两丈(六米,总共三十来个平方)有竹筒两千个,一年能种两次,现在还没有成熟,但我估计一年能采六七茬,每茬收个百来斤不是问题。”
江开山欣喜的说道“那不就是说亩产至少都有一万斤之上咯!”
江黎没有回答而是说道“这一茬我种的都是香菇,我看再有个两三天就能采收,到时候让师傅和任老爷都来看看,也好让他们放心。”
江开山看着这些小小的蘑菇说道“这玩意儿两三天就能成熟?”
”那是该让他们来看看。”
说完两人就离开了这里。
三天后,任发带着任婷婷和九叔一起来到了江家,任发看着正在修建的新房说道“贤侄你这新房怎么看起来怪怪的啊?”
江黎笑着说道“这就是个六边形的建筑,因为修建了几个观察射击哨塔,所以看起来有些奇怪。”
任发看着这院子说道“贤侄你这是想把家修成一座城堡啊,这怕不是要招不少枪手做护院吧!”
江黎笑着说道“不怕任叔叔笑话,我这人胆小,在省城就收养了八个孤儿乞丐,教他们学问练武也有些忠心,回家又在佃农里招了十人当护院,现在共有十八个枪手,看家护院应该是够了。”
任发看了眼江黎称赞了一句道“贤侄眼光长远,我这老头子可比不了啊!”
江黎没再接这个话头,而是带着几人来到种香菇的地方。
带他们进去之后介绍道“这就是我培育出的香菇,用我的独门手法种在这里,今日正好可以采摘,到时候请婷婷和您两位长辈吃一顿蘑菇宴。”
三人惊奇的打量着这一个小小的地窝子,任婷婷惊讶的说道“好多蘑菇啊,这味道还真是香的。”
九叔和任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蘑菇,也是惊叹连连,几人参观过之后,江黎就和几人一起采摘起蘑菇来,最后称过之后共得香菇不到百斤。
任发和九叔闻言都有些疑惑道“看着产量好像达不到贤侄所说的亩产万斤吧!”
江黎笑着说道“你们有所不知,这香菇不像粮食一次就完全收割,你们看那竹筒上还有些小的蘑菇,他们会在三四天之后成熟。“
”将他们采摘后还会有收尾的一茬,如此采收三次这一批香菇才算完全收获完,整个种植到收获的周期会在四到六个月左右。“
”一年大概可以种植两次,总共采收六次,一亩地可以建二十个这样的地窝子,产量远远应该在一万斤之上。”
“不过可惜其中需要的人力物力极大,而且管理起来颇为麻烦,推广怕是也不容易。”